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探索

作者

马利芳

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小学 陕西西安 710119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应以深刻解读古诗文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为基础,着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涵养审美情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生态,引领学生沉浸于古诗文意境,促发情感共鸣,深化思想认识,为其终身发展和文化底蕴的积淀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宝库,蕴含着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多重价值:

1、深化理解,破除障碍:系统解析古诗文中的文化意象(如梅兰竹菊的象征、节令习俗的体现)、思想观念(如儒家仁爱、道家自然)及历史背景,能有效化解学生的认知隔阂,激发深层阅读兴趣,显著提升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

2、涵养素养,增强自信: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不仅能提升古诗文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营造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更能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步培养其审美鉴赏力与文化认同感,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为其精神成长注入丰厚滋养。

3、促进教学,彰显意义:深入探索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对教师而言是提升古诗文教学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契机。这不仅能丰富教学内涵,更能彰显古诗文教学在新时代语文教育中传承文明、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

1、激发兴趣为先导

针对古诗文语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首要任务是破除畏难情绪,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探究。关键在于创设情境、链接生活、寓教于乐。例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可设计“诗意对话”活动:学生扮演诗人王昌龄与友人辛渐,在教师创设的离别情境中进行想象性对话。这种“情境再现”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更能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深刻理解古人重品性、重友情的文化传统。

2、深度挖掘文化内核

教师需具备文化敏感度,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精准挖掘并阐释诗文中的核心文化元素。教学《清明》时,可引导学生体悟诗中交织的儒家孝亲伦理(祭扫追思)、道家顺应自然(清明时节的物候)、佛家生命观照(对生死的感怀)。采用问题链驱动(如:“诗中描绘了哪些场景?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这与我们哪些传统观念有关?”),辅以生动讲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实现文化认知的提升。再如教学《书戴嵩画牛》,聚焦“处士”一词,可对比介绍历史上如陶渊明(真隐士,淡泊名利)与某些沽名钓誉者(伪隐士)的不同行径,通过典型人物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淡泊名利、追求本真的精神境界。挖掘文化内核须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精选契合点,方能润物无声。

3、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文化理解需思维碰撞。应摒弃单向灌输,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质疑、展示空间,促进思维发展与表达提升。例如,围绕“诗画同源”主题,结合《江上渔者》教学:先引导各小组根据诗意进行“诗配画”创作,用画笔诠释“出没风波里”的艰辛与对劳动者的同情;创作后,组内交流画作意图,重点阐述对诗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如敬畏自然、民生多艰)等文化内涵的理解;最后进行小组间互评展示。教师全程参与,通过启发性提问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深化独立思考与协作能力。

4、创新拓展文化实践

将传统文化学习延伸至课外,设计多元化、长周期的文化实践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涵养持久文化素养的关键。例如:

(1)深度读写结合:学完《伯牙鼓琴》,布置撰写感悟短文,探讨“知音”内涵,并拓展了解“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等典故,系统认识古人交友观,滋养精神世界。

(2)跨学科融合:设计项目式学习,如寻找古诗中的数学(如《山村咏怀》的数字意象)、音乐(为古诗配乐/吟唱)、节气物候(结合科学课学习节气诗)等,在学科融通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构建长效平台:利用线上平台(如班级古诗文共读群),组织每日诗词分享、线上诵读会、主题讨论(如“我最欣赏的诗人品格”),营造持续浸润的文化场域,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培育贵在持之以恒,需整合课内外资源,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教师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研读文本,精准把握其丰富的文化意蕴,运用审美化、情境化、探究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殿堂,有效提升其文化认同感、审美鉴赏力与人文素养。本文所论路径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与创新。未来,教师应更注重因材施教,强化资源整合(如利用博物馆、非遗资源),深化信息技术融合,构建课内外联动的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以更科学、更生动、更有效的方式,让古诗文中的文化瑰宝真正滋养学生心灵,为其打牢文化底色,担当起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龚绍芳.小学语文古诗文情境教学策略与案例探析[J].天津教育,2024,(16):94-96.

[2]高学雷.小学古诗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4,(16):7-10.

[3]张子俊.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J].学周刊,2022,(23):138-140.

[4]张红.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家长,2025,(12):180-182.

[5]章玉婷.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2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