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被看见
李木娣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第一中学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他充分肯定教育对人类进化的作用,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使我们和祖先比起来,无疑有着很大的改变。
一.冲动型到冷静型转变
我信奉“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任教的学生,除了给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还给他们定下近期的目标。
我坚持每天早读前到校,查看班中学生的晨读。无论刮风下雨,我都坚持做到铃声响之前进入教室,从不间断。班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迟到的现象在我言传身教下荡然无存。正要沾沾自喜的时候,班中的小叶,却一连三天都出现迟到的现象,问他,他没有解释迟到的原因,令我觉得很生气。他写下三次的保证书后,依然没有按时到校。月底,我们班因为没有拿到文明班,我再也忍不住了,在班会课上,狠狠地把小叶批评了一番。我关注到,小叶难过的低下头,泪水在眼眶打转。
如果,不是周末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买菜,我就永远不知小叶迟到的原因。小叶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不在了,妈妈靠卖菜为生,十天前,他妈妈在运菜时,摔断了腿。每天,小叶要把妈妈和菜先送到档口,再赶回学校上课,两地相距较远•••••
想到自己不了解他,还狠狠地在众人面前批评他,我就后悔万分。在教育看不到的地方,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多给一点学生关怀的空间。
二、冷静型到智慧型的转变
众所周知,“体育不好出次品,智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常采用“雪中送炭”的方法,因为有些学生往往就因为缺乏亲情,或缺少关怀,出现厌学的现象。捷尔任斯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期望被老师欣赏,因此,善于发现角落生的“闪光点”,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2021 年,接手了一个新班,说它是“乌合之众”一点也不过份。生源是从五个普通班中抽取后十名的学生组成,其中的小志同学,令几个科任老师“闻风丧胆”。迟到、睡觉、顶撞、吸烟、言语不文明,在他身上都具有。我花费不少时间,可是转化的力度不明显。偶然一次校运会,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号召力极强,我就先培养他当小班干,然后,再把他的潜力一点一点的挖掘出来,慢慢他开始转变,有班级归属感,也主动为班级服务。毕业后,逢年过节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没有老师你,就没有今天的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育工作者:“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而,当一个老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时,千万不要把火种熄灭。
三、从智慧型走向专业型
班级是一个集体,当然需要纪律严明。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要给予人文关怀,但这并不是不要“严”一味的讲“慈爱”,那是没有原则的表现。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这无论是对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或是对于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有利的。
接手新班后,我首先做好的第一步工作是精心挑选和培养班干部。选拔时采用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不能对差生一棍子打死,或全盘否定。待主要班委按部就班后,我就采用“流水线”法,即值日班长,每个人都有管理权,但每一个人同样被管理。这个做法,深受学生支持,同学之间都乐此不彼。
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我常常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主题班会。如为了破除同学的生活陋习,召开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初二、初三的一些早熟女生,我专门集中女生开了一个“品尝青橄榄”
的主题班会。通过诗歌、小品和游戏,让学生知道,只有熟透的红苹果才更甜、更诱人。让女生知道,拒绝早恋,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四、从专业型提升到理论型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都是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它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教育变革展个性才能并发展自己的平台;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可以借助体态语,效果甚佳。体态语是借助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让对方明白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
在班级管理中,我适当的采用体态语,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结合,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中小珍的转变,就刚好能说明这一点。
小珍来自偏远的农村,是一位孤儿,由堂兄资助,右手先天肌肉坏死。上天似乎把所有的不幸都给了她。她从不敢正视我的目光,也不敢和同学交流。她将自身封闭起来,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对她的关注,我知道一朝一夕是行不通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决定用攻心术。我总是让她帮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她慢慢接近我。开学不久后,学校召开了第九届校运会,同学们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我知道小珍的左手腕力很大,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她低下了头,不敢正视我的目光。可我有意让女子铅球这一栏空白。交表的前一刻,她来到我的办公室前,很小声的对我说:“老师,我怕……”。我用坚定的目光看着她,对她轻描淡写的说:“你准行!”“那,我报名吧!”比赛结果果然令人皆大欢喜。“无声胜有声”,这就是无声教育的魅力。
五、爱心执教,奉献没有休止符
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应该淡泊名利。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2022 年 10 月 6 日,是我从教至今面临最大的挑战的日子。因为,那天的暴雨之中,我与一辆违章车辆碰在了一起,双方都受了伤,车也让交警拉走处理。我双膝受损严重,直立、弯曲都带来困难,每一次下蹲,双腿的撕裂让我冷汗直冒。当时,生完小孩刚三个多月,一天四次来回奔走于茂名与镇盛之间,来回一趟 15.3 公里,对着家人无言的责备,孩子因照顾不周消瘦的脸庞,我黯然泪下。生活给了我磨练,我没有向命运低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我没有拉下学生一节课,更没有少改学生的一次作业。
教育是场温柔的等待,这些年的教育路走下来,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好的教育没有通用公式,就像园丁不会用同一把剪刀修剪所有花草。玫瑰要剪刺,向日葵要向阳,蒲公英该让它带着种子飞翔。
对缺爱的孩子,要给 “看见” 的温暖,让他们知道自己被牵挂;对调皮的孩子,要给 “释放” 的舞台,让活力变成创造力;对敏感的孩子,要留 “体面” 的空间,让信任变成勇气。我们不是雕刻家,要把孩子刻成统一的模样;我们是点灯人,找到每个孩子心里的光,帮他们把光亮得更旺。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教育是场温柔的等待。等一朵花按自己的节奏开放,等一颗种子在合适的时机发芽。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温柔与坚定,在教育的路上慢慢走,用爱与智慧,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吴颖民.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J].学校管理,2023.
[2]王立华.关键事件的解析与重构:班主任成长的佳径[J].中小学管理,2010.
[3]贾高见.小班级大教育[J].班级文化实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