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 AI 技术融合下小学低段美术课堂导入策略

作者

李馥宇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明伦小学 辽宁大连 11660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广泛应用,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低段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启蒙和艺术兴趣培养的关键阶段。然而,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往往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难以满足低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学习特点。AI 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智能生成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为小学低段美术课堂导入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将 AI 技术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堂导入策略,成为提升小学低段美术教学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AI 技术融合进小学低段美术课堂的意义

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主导的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美术概念理解起来有难度,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却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在游戏和互动中学习。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能创设沉浸式场景,将静态的美术元素转化为动态、可交互的内容,还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反应提供个性化支持。所以教师把 AI 技术融入小学低段美术课堂,恰好契合了低龄学生的认知特点,既降低了美术的理解门槛,又能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同时,AI 带来的即时反馈和趣味互动,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审美感知力,也让教师的教学更贴合学生需求,让美术教育更生动地融入低龄学生的成长过程。

二、浅谈 AI 技术融合下小学低段美术课堂导入策略

(一)动态演示动画导入,简化抽象概念

抽象的美术概念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而动态演示动画可以把原本抽象的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通过连续的动作和场景展现出来,让学生能直接看到线条的变化、色彩的混合过程,从而轻松理解其特点。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先明确课堂要讲解的抽象概念,再借助 AI 工具生成对应的动态演示动画,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动画会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概念,为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做好铺垫,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流动的颜色》课上,为了简化“三原色混合”的抽象概念,教师课前用 AI 动画引擎生成了一个 30 秒动画:红、黄、蓝三色块跳跃,红与黄碰撞融合成橙色,配“叮”的音效和“红+黄 橙”文字。课堂导入时,教师播放动画,待红黄色混合后提问:“蓝色和黄色手拉手会怎样?”引导学生盯着屏幕,观察蓝色与黄色色块靠近、相融变成绿色。同时,教师带动学生用手指模仿色块移动的轨迹,让学生在动态画面和肢体模仿中,直观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把抽象的色彩变化转化为可看、可感的过程。

(二)生成式 AI 创意启发导入,激发探索欲

小学低段美术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触站 AI、美术加 AI、画夹等生成式 AI 工具。这些工具操作简单,能根据学生的简单描述快速生成不同风格的图像,契合低段学生具象思维和好奇心强的特点。生成式 AI 的即时反馈和多样成果,也能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画面,打破思维局限,从而激发他们“想创作、想探索更多可能”的欲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主题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生成式 AI 生成对应图像,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细节和风格,提出“如果再加些什么会更好”之类的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和探索,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美术《漂亮的花边》时,教师开启了生成式 AI 创意导入,先展示了 AI 生成的精美花边作品,像花朵、动物轮廓造型的彩色花边。接着教师操作 AI,输入了“更活泼的动物花边”“彩色条纹花边”这些指令,生成不同风格变体,有简约黑白线条勾勒的小动物花边,也有多彩渐变图案的条纹花边。让学生围拢观察,感受同一主题下色彩、造型变化,互相讨论各自的喜好。之后教师还启发学生:如果想创作理想花边,可以从图案造型如何设计、色彩怎样搭配、线条怎样变化入手。教师借助生成式 AI,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顺利开启创作环节。

(三)个性化资源推送导入,贴合学生兴趣

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AI 技术的引入则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偏好,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使导入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情感基础。

以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为例,教材内容围绕传统文化、自然观察和爱国教育展开。例如,第一单元“龙的传人”以龙为主题,涉及到生肖、节日等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借用 AI 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如对动物的喜爱或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在课堂导入时推送相关的动态图片、短视频或互动游戏。比如,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借助 AI 可以推送“灵动的龙”中龙的形象演变动画;对于喜欢故事的学生,则可以推送“龙的故事”中的音频片段,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此外,AI 还能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时调整资源。例如,在第三单元“成长足迹”中,如果学生对新龟兔赛跑的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AI 可以推送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插画,引导学生观察绘画风格的差异,从而自然过渡到美术创作的主题。AI 技术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精准,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这种融合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趣味性,也为小学低段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动态演示动画、生成式 AI 创意启发以及个性化资源推送等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抽象概念难理解、学生兴趣难激发、个体差异难兼顾等问题。这些策略不仅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美术魅力,培养审美感知力,也助力教师实现精准教学。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进步,期待更多新颖、高效的导入策略被开发应用,让小学低段美术课堂迸发更多活力,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龚玉萍.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构建策略[J].江西教育,2025,(20):84-86.

[2]胥岩.信息技术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黑龙江画报,2025,(06):13-15.

[3]郭锐.数字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高考,2025,(0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