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评估

作者

乔海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农牧局综合保障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200

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高产种植和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农民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当前社会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要科学化进行。

一、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种植的过程中,受到病虫害侵害的玉米,不仅产量下降,其品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玉米螟幼虫会蛀食玉米籽粒,导致籽粒破碎、发霉,降低玉米的商品价值;玉米叶斑病会使叶片枯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粒不饱满,降低玉米的营养价值。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品质的损害,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一些病虫害的爆发会促使农民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这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玉米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如果玉米因病虫害而减产降质,农民的收入将受到直接影响。通过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策略

1.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选用抗病抗虫的作物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措施。在选用品种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帮助农民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所以要加强科研投入和技术研发,有效的推动新型防治技术和方法不断的涌现,让抗病抗虫的玉米品种更加的广泛。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是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础。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对主要病虫害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可以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在播种前,农民应仔细挑选种子,确保选用经过认证、具有优良抗病抗虫性能的品种。抗病抗虫品种的选用还需考虑品种的适应性、产量潜力和市场需求。农业科研机构应与农民紧密合作,推广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抗病抗虫品种,并提供相关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指导。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同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往往需要大量使用农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加强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是控制和预防玉米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天见得合理施肥、灌溉、轮作制度的实施可以加强玉米品种的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播种之前要选择,健康的种子,避免种子带病。在田间栽培的过程中,要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环境,水分控制得当,避免病菌在空气中传播,让玉米发病。避免连作和轮作中间间隔太短以减少病菌的滋生,种植玉米前不要选择过去几年死亡玉米茎秆清场的田地,让玉米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增加玉米的产量。应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对于已经出现的病虫害,应采取适当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合理的密植和适期播种也可以避免病虫害的高发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3.采取综合防治

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措施,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秸秆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选用抗性品种。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控制茎腐病和后期叶斑病;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优先选种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抗虫品种。种子处理技术。根据不同区域地下害虫、种传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剂。中后期“一喷多促”技术。心叶末期至灌浆初期,根据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桃蛀螟、粘虫、棉铃虫、蚜虫和双斑长跗萤叶甲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宜使用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或航化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对玉米的危害。

4.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科研机构应加大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新型防治技术和方法。同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通过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结合,可以推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这包括病虫害监测网络、防治技术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通过病虫害监测网络,可以实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趋势;通过防治技术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手段;通过应急响应机制,可以在病虫害突发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总之,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对于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保障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总之,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将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看文献:

[1]孙铁英,周琳童.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5,(08):208-210.

[2]翟瑞华.玉米大豆轮作对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种子科技,2025,43(14):10-12.

[3]段占友.玉米栽培新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方式[J].种子科技,2025,43(14):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