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共享服务视角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对策

作者

郝丽华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承担重要责任,财务管理为国有企业运营提供支撑,而提升现代化水平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业务与财务割裂等弊端,通过分析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探讨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同时分析其在业务流程优化、数据共享与集成等方面的实践,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新思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

1 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分析

1.1 规范财务管理流程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而不断迭代升级。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就应加强内控管理,而财务管理属于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企业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可提高财务管理效果,消除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规范管理流程,简化财务工作流程,保证财务管理各环节工作的质量。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同时结合财务数据信息对内部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可预测和评估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2 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共享服务视角下,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全面收集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对各环节的系统化管理,降低由人员工作失误造成的影响,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另外,利用信息系统的集成功能还能有效整合内部信息,全面掌握企业真实发展情况,从而确定后续改进与调整方向,切实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2 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信息化协同发展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协同模式应用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力度不足,导致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老化或性能不足,无法满足高效信息处理和传输的需求。与此同时,网络带宽有限、网络覆盖不足等问题也阻碍了信息的快速流通。这些基础设施的瓶颈使得企业难以构建高效、稳定的信息化协同平台。此外,一些企业在软件系统的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财务软件、ERP 系统等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集成和互联互通能力,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基础设施的滞后不仅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妨碍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制约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

2.2 数据安全防护不到位

目前,一些企业存在数据安全防护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存在缺陷,致使系统中的财务数据面临泄露风险。二是部分企业的权限管理机制较为粗放,未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导致关键岗位人员能够越级访问敏感财务数据。三是部分企业缺乏系统账户生命周期管理,未及时回收离职员工的账户,致使离职员工仍可通过原账户修改财务数据,这大大增加了财务数据泄露的风险。

2.3 技术更新与人才短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技术更新压力也在日益增大。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也需要满足信息系统持续更新与升级的需求,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然而,技术迭代的高频率与复杂性,给企业信息管理带来了显著挑战。技术更新成本高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系统升级和维护;技术更新周期短,要求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旧系统切换,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

3 共享服务视角下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策

3.1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化协同之基

为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化协同的基础。企业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更新老旧设备,采购性能优越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确保硬件环境能够支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需求。同时,提升网络带宽,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可以通过升级光纤网络、部署无线网络等方式,保障各部门、各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传输畅通无阻。其次,企业应积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引入云服务器、云存储等解决方案,实现资源的弹性扩展和高效利用。在软件方面,企业应制定统一的系统规划,选择兼容性强、可扩展性好的软件平台,如统一的 ERP 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等,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实施系统集成,将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等各类业务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互通。最后,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还需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

3.2 实行财务数据安全保护方案

企业应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财务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技术方面,企业应在核心财务系统中部署私有云架构,应用国密算法对敏感财务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与传输,并对密钥管理系统实施物理隔离。同时,企业需严格遵循“三员分立”原则(即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运维,安全员制定与执行访问策略,审计员独立监督审查系统操作日志),形成制衡机制;建立财务数据风险情报分析平台,实时监测新的财务数据风险,并运用沙箱技术隔离可疑文件,防止系统中毒导致财务数据泄露;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模拟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场景,检验应急响应流程的有效性;制定系统漏洞修复策略,确保高危漏洞在 4 小时内完成修补;实施财务数据安全保护能力认证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数据安全保护意识与能力,为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有效保障。

3.3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引进,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人才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技术引进力度,以保持自身在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竞争优势。企业可通过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集中资源研发新技术。企业也可与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联合研发和项目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成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降低研发成本,还可加速技术的落地与应用。例如,某大型企业与知名高校合作,共同开发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共享服务与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良性运营和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共享服务视角下,企业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构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企业要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持续改进与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创新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沛.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4):153-156.

[2]张彪.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2024(11):151-154.

[3]刘宇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4(6):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