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结合艾灸在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中蒙医院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4400
1 引言
产后出血是直接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原因可能造成产后出血,最常见的为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会表现出产后阴道出血、低血压等症状,因为病情的严重性,需要及时治疗和护理。产后出血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或进行子宫按摩、输血治疗等,为了保证止血效果,并且不会对产妇造成严重后遗症,选择中医护理技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穴位按摩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按压,发挥促进子宫收缩等作用;艾灸则借助艾条灸治的方法,发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效果[2]。本研究将中医穴位按摩结合艾灸用于产妇产后出血防治中,与常规护理进行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
选择医院妇产科在 2021-2024 年中诊治的分娩产妇 30 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15 例,年龄范围 24-36 岁,平均( 27.67±5.16⋅ )岁;中医组 15 例,年龄范围 23-35 岁,平均( 28.04±5.87 )岁。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 P>0.05 。
纳入标准:均为阴道分娩,出现产后出血问题;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或存在凝血障碍等问题;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有精神病史;不耐受按摩或艾灸护理。
2.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在患儿娩出后提供缩宫素注射液等对症药物进行治疗,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持续给予子宫按摩,必要时提供输血支持。
中医组:提供中医穴位按摩结合艾灸。使用艾炷插进单孔艾灸箱中,并放置在产妇的关元穴位之上,使其与皮肤表面保持 3 厘米的间隔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进行 30 分钟,每日两次,在疗程中需密切监控艾灸与肌肤的间隔,每次治疗结果以达到肌肤轻微发痒且泛红的程度为宜。完成灸疗后,产妇保持平卧姿势,在按摩区消毒,涂上适量的凡士林,选择关元穴、三阴交穴位进行规范的点压手法,以顺时针方向轻柔而均匀地按摩 5 分钟。
2.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产后 2 小时和产后 24 小时内的出血量;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显效(半小时内子宫明显缩紧,阴道出血减少超过 80% )、有效(半小时内子宫收缩较明显,阴道出血量下降 50% 以上)和无效(2 小时内子宫未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未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计算显效和有效的例数占比。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7.0 系统处理数据,分别统计计数资料 (% ) -χ2 检验以及计量资料(
)-t 检验;上述结果均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产后出血情况
中医组的产后 2 小时和产后 24 小时内的出血量都低于对照组,对比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mL)

3.2 临床疗效
中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 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 )

4 讨论
分娩后出血是导致产妇丧命的主要原因。对于那些休克状态严重、且持续时间过长的患者,哪怕成功抢救,亦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垂体前叶功能衰退等长期并发症。因而,在产妇完成生产之后,必须立刻进行有效的控制出血措施。子宫收缩乏力是致使分娩后失血的首要因素,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精神紧张、对生育的恐惧,以及生产进程的拖延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眼下,在处理产妇分娩后出血的实践中,通常以现代西医手段为主导,使用催宫素,此药虽效果迅速但半衰期较短,效能维持时间不持久,故常与前列腺素类药物配合应用。
拥有漫长历史传统的中医学在处理此类症状时同样拥有其独特的见解与方法。中医学认为产后流血问题主要根源于产妇分娩后气血两虚导致子宫无力收缩,因此治疗中调补气血显得格外关键。艾灸,这一古法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体穴施以燃烧艾草的温烤作用,可实现温经止血、散寒去湿、调补气血之效。艾灸关元穴能够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子宫的有力收缩,有效减少分娩后阴道出血时长及总出血量。与此同时,辅之以穴位按摩,可以进一步通经活络、促进血气流通。中医理论指出,穴道按摩虽针对经络,但刺激效应可传导至内脏器官,发挥调和气血的功能。从妊娠初期到生产全过程,女性经历的生理变化巨大,加之产后易出现的气血亏损,均可提升分娩后出血的潜在风险。穴位按摩有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益气活血,促进子宫收缩以及淤血的排除。本次研究成果表明,中医组的产后2 小时和产后 24 小时内的出血量都低于对照组,对比 P<0.05 ;中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 P<0.05 。艾灸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通过其热能渗透至身体深层器官,促进微循环并可提升疼痛的忍耐界限;结合穴位推拿,能够有效调控心跳频率,减轻孕产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提升治疗的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为产妇提供中医穴位按摩结合艾灸,可以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子宫收缩恢复情况较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希媛.干预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8):76-78.
[2]刘菊娥,曾艳艳,王琼娜.艾灸关元穴联合穴位按摩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