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曹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5
Abstract: Medical Microbiology is a crucial foundational course for public health laboratory science majors, with content closely aligned to futu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ten face challenges including "excessive content, difficult comprehension, heavy memorization, and weak application." This study leverages the Superstar Learning platform to integrate online self-directed learning with cl ssroom instruction, utilizing its resource management, interactive tools, and data analytics functions to optimize teaching processes and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Practi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tudent engagement, self-learning capacity,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implementing blended learning reforms in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 Superstar Learning Platform; blended teaching;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refor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混合式教学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相融合,使得“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2]。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集资源管理、课堂互动、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教学平台,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3]。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意义[4]。作为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为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抽象,微观病原体结构与致病过程难以通过传统讲授直观呈现;知识密度高,涵盖细菌、病毒、真菌等6 大类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实践要求高,需通过实验课掌握无菌操作、病原鉴定等关键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理解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尝试构建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 + 线下”的混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升教学效果。
1、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
1.1 组建课程信息化教学团队
组建由学科带头人牵头,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专业教学团队,共同研讨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改革事项,包括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制定、教学组各成员职责、任务分工等,以确保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在课程框架重构、线上资源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后台维护管理等方面顺畅沟通协作,保障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1.2 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注重临床实践的衔接[5]。教学团队对临床职业医师考试大 纲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集中研学,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划分,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法定传染病,其致病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从实际案例入手,通过学习临床案列要求学生掌握该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所致疾病、流行特征,熟悉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熟悉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有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在课程内容上与时俱进增加科技成果,补充学科前沿进展、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动向等。如在细菌耐药性部分讲解超级耐药菌菌的成因及耐药率逐年增加的现状; 利用丙肝病毒章节剖析病毒易变异的机理及丙肝药物发展对于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 通过流感爆发揭示传染性疾病的公共安全威胁;这些知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还能培养其科研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医学研究或医疗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1.3 改进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通过“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促学”进行优化。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推送“学习任务单”,把学习目标拆成可测的“任务点”,辅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并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课前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课前学习质量,并梳理出课程教学重难点;课中教师可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按照由点带面的方式开展差异化教学,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分组讨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除通过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通过发布“知识百宝箱”、相关视频观看、专题讨论等方式拓展学生学习视野,锻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1.4 建设“混合式”课程数字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任务分工,合作建设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的数字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历,各章节教案、课件、课前预习自测题库、随堂测试题库、课后作业库、各章节测试试题库、模拟考试试题库、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临床问题讨论区、知识拓展百宝囊、课程过程性考核要求和考勤要求等课程相关教学资料。①制作课程资料包。以每章节为单位,创建具体课程资料包,包括课程总览文件、自主学习任务单、知识点图谱、课件、多媒体微课、课前自测题、随堂测试题、 课后作业题等,这些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组提前制作并分门别类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应的课程模块中。 ② 建立试题库。以各章节为单位,围绕相关的知识点,同时结合临床案例,建立试题库,包括课前自测试题、随堂测试试题、课后作业库、章节测试题和考试模拟试题。题型上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等多种题型③制作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在每一次课前教师都向学生派发自主学习任务单,其中包含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路径、任务清单、诊断性测验等。 ④ 课程实施。通过开放课程的“克隆与映射”功能,教师就可以直接进行本门课程进行课程建设和具体教学。 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在学习通 APP 上登录,就可以进入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根据自己的安排和要求,自主学习各章节内容并可下载课程相关资料。
2、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
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基于课堂面授模式,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及各类教学元素, 搭建线下面授与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李雪等[6] 研究认为,该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为保障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及各类教学元素,通过“课前导学--课中助学--课后促学”三环节操作法搭建线下面授与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前通知、课前自测、课中活动、课中随堂测、课后总结和课后拓展六个步骤,以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效教学闭环。
2.1 课前导学
课前,教师提前 2–3 天在超星学习通推送“学习任务单”,其内容包括下一章节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视频链接和课前自测题目链接、相关实验视频链接)。学生接到通知后可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内容,登录学习通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对应的课前自测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时,可以利用评论中的“回复”功能,与教师进行线上实时答疑解惑。教师通过学习通上的“管理”功能查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评论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针对高频错误点进行“靶向讲解”。
2.2 课中助学
教师利用学习通进行 3 分钟“签到 + 抢答”快速激活课堂,抢答内容即课前测验易错点。随后,根据学生课前调查问卷反馈情况,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及课前自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着重进行详细讲解。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活动”模块中的“抢答”“选人”等功能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利用“活动” 中的“分组任务”功能或“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通“分组 PBL”功能把不同预习水平的学生混编,每组在线完成指定任务并投屏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一体机显示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引导各小组对完成的内容进行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打分,由教师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平台“勋章 + 积分”体系,将课堂抢答、小组排名实时上墙,形成游戏化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课后促学
课后,教师将知识点与练习题以不同组合按照“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发布课后作业并完成在线批阅,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学生可以在学习通“学习笔记”功能上传 100 字语音或图文反思,教师用“语音点评”即时反馈,实现一对一指导;通过创建“专家课堂”的方式引入外部优质资源的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课后,学生可以继续回放学习通 APP 课程模块里的课程资源,复习课堂知识,搞懂该章节的重难点。
2.4 教学成效评估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应系统化收集和整理评估与反馈数据,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在线测试结果评估。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在线测试功能,通过分析分析学生答题正确率、高频错误选项,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识别薄弱知识点,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如针对错误率>40%的内容进行课堂强化讲解。 ②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师通过平台布置并批改在线作业(如案例分析、文献综述、思维导图等),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如对作业质量较低的学生可推荐补充学习资源。 ③ 实践活动评估。教师可以结合虚拟实验(如微生物培养模拟)或线下实验操作,记录学生表现,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据此调整实验难度,如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分步指导。 ④ 学生反馈收集。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的课程评价、问卷调查、讨论区互动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如讲解速度、内容难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还可以定期整理反馈报告,持续改进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设定相应的奖励评分(如讨论区优质发言 +5 分,作业优秀 +10 分),对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同学进行额外奖励,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3、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7]。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
2023—2024 学年,该课程的选课人数达 53 人,均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了 24 个章节的全部课程内容、11 个课程资料及 3 个专业题库(350 题),学生针对该课程知识点的讨论话题达 35 个,课堂活动12 个。可见,该课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自主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从考试成绩分布看,最高分 98 分,平均分 86 分;总评成绩超过80 分的有35 人,其所占比例大于 50‰ 。这些实证数据均表明,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自主的学习体验。学生根据个人个人学习节奏,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互动式课堂体验以及多维激励体系实现高效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了"随时可学、处处能练、互动促思"的新型学习生态,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王慧等[8] 研究指出, 对于教师而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了多种 教学元素,使课程更具模块化、多维化和数字化,所培 养的人才更加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4、结语
本研究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该项目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要求的重要实践。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理念持续更新、教学方法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本项目的实施经验与研究成果,期待能为同类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向玉勇,殷培峰.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4,8(34):113-114.
[2] 陈海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广东化工, 2021,48(24):210-211.
[3] 董雯,林华,潘凌鸿,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2,38(1):66-70.
[4] 邹清华,鲁凤民,沈弢.新时代背景下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应用探索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 (8):166-169.
[5] 刘超怡,徐海瑛,陈清阁,等.OBE 理念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探索[J].Basic Medical Education,2021,23(8):530-531.
[6] 李雪,陈娟,夏伟 . 基于超星学习通构建《食品营养学》 金课的研究[J]. 云南化工,2022,49(11):165-167
[7]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08-17).[2024-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8] 王慧,刘玲,李长爱,等. 基于课程思政的园林专业构成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2024,52(6):265-269.
作者简介:曹文,1979 年11 月,女,汉,四川省西昌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