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编程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邱恩龙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金桔路学校 110101

引言

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通过编程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变得日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数字技能的重要阵地,将编程教育融入其中,既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推进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对抽象的编程知识理解存在难度;同时,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编程教学专业能力等问题,使得编程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面临不少阻碍。因此,深入研究并探寻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让编程教育真正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落地生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适配小学生认知的编程课程体系

1.1 设计阶梯式课程内容,衔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升的过程,编程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与之相契合。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程内容可从简单的图形化编程入手,通过拖拽模块完成简单指令,让学生初步感受编程的乐趣。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编程逻辑的复杂度,引入一些基础的编程概念,如变量、循环等,但仍以直观的案例和操作来呈现。到了高年级,可适当引入代码编程的入门知识,让学生在已有图形化编程基础上,平稳过渡到对代码的理解和运用。

1.2 融合跨学科知识元素,拓宽编程学习的应用场景

编程教育并非孤立存在,将其与小学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能让学生看到编程的实用价值,拓宽学习视野。在语文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编程制作简单的故事动画,将课文中的情节通过编程呈现出来,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编程能力。数学学科中,利用编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模拟数学公式的运算过程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通过跨学科融合,编程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操作,而是成为连接各学科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编程应用能力。

1.3 开发生活化教学案例,降低编程学习的理解门槛

小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以生活化案例为载体开展编程教学,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比如,以家庭购物为场景,让学生编程模拟购物时的计算过程,选择商品等;以学校运动会为背景,编程设计运动会项目的计时程序。同时,生活化的案例能让学生感受到编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编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编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新符合小学课堂特点的编程教学方法

2.1 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编程学习兴趣

将编程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编程小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知识。例如,设计一个 “解救小动物” 的游戏,学生需要通过编写程序控制角色避开障碍物,到达指定地点解救小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方向控制、条件判断等编程逻辑。还可以设置游戏关卡,随着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逐渐增加关卡难度,让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编程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游戏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编程。

2.2 运用项目式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这种理念非常适合小学编程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小型的编程项目,如制作一个班级电子相册、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导航程序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项目目标、分析实现步骤、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遇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解决。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用。

2.3 推行分层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小学编程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策略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编程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同时,为不同小组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进步和认可。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既能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完善保障编程教育落地的支持机制

3.1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编程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是编程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编程教学培训活动,邀请编程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让教师系统学习编程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编程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外出机会,参加各类编程教学研讨会,拓宽教师的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搭建多元化编程学习平台

充足且优质的教学资源是编程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础。学校应加大对编程教学资源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编程机器人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硬件环境。在软件资源方面,引入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编程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这些平台应具有界面简洁,内容丰富等特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搭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补充的多元化编程学习平台,为学生的编程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3.3 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形成编程教育合力

编程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建立家校协同机制能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校联合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编程教育,支持孩子学习编程。同时,布置一些适合家庭共同完成的编程小任务,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编程学习中,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

四、结论

编程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效实施,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作,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构建适配小学生认知的课程体系,能让编程学习更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符合小学课堂特点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完善保障机制,则为编程教育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逐步解决当前小学编程教育面临的难题,提升编程教育的实效性,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真正掌握编程知识和技能,培养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李鑫.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编程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J].信息与电脑,2025,37(09):254-256.

[2]苏芮.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小学生(中旬刊),2025,(07):91-93.

[3]魏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J].家长,2025,(19):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