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发展研究

作者

刘子旭 陈西柳 王志浩 和鑫男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江苏江阴 214431

关键字:船舶行业;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发展背景;趋势研究

一、引言

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核心运输方式,长期以来依赖传统燃油动力船舶,这不仅带来了高昂的能源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传统燃油船舶在运行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 SOx )、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以及二氧化碳( CO2 ),这些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造成了巨大影响[1]。例如,全球航运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3% 左右,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环境污染,开发和应用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成为当务之急。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发展背景

1.环境法规日益严格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的法规和标准,如《国际防治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全球船舶燃油硫含量上限已从 3.5% 降至 0.5% ,这一举措显著减少了船舶的硫氧化物排放。此外,IMO还制定了 EEXI(现有船舶能效指数)和 CII(碳强度指标)等要求,以推动航运业的低碳转型。这些法规要求船舶降低污染物排放,促使船舶行业寻求更清洁的动力解决方案。

2.能源转型的全球趋势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如欧盟计划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最终能源消费的32%. 。在船舶领域,应用新能源动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在一些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已经逐步推广使用电动船舶和氢燃料电池船舶,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三、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现状

1.电池动力系统

电池动力系统是目前新能源船舶动力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内河船舶、短途渡轮等。例如,中国已在内河船舶上成功应用锂电池动力系统,实现零排放航行[2]。然而,电池成本较高、续航能力有限以及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电池充电设施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船舶充电设施的布局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小型港口,缺乏足够的充电桩和充电设备,这限制了锂电池船舶的运营范围。

2.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零排放等显著优势。氢燃料电池通过氢气与氧气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船舶航行,排放物仅为水。目前,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开展氢燃料电池船舶的示范项目,但氢燃料电池技术成本高昂,氢气的储存和加注技术也面临挑战。

3.天然气动力系统

天然气作为相对清洁的化石燃料,其动力系统在船舶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与传统燃油相比,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许多远洋船舶开始采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系统,但天然气仍属于化石燃料,存在一定的碳排放,且其储存和运输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如低温储罐和加气设施等。此外,LNG 的加注站数量有限,特别是在一些小型港口和内河航道,缺乏完善的加注网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然气动力船舶的推广。

四、面临的挑战

1.技术瓶颈

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以电池动力系统为例,尽管锂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其能量密度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大型船舶长距离航行的需求。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耐久性和成本控制问题也同样亟待解决。此外,氢气的储存和加注技术也存在诸多难题,例如,高压氢气储存罐的安全性和液态氢的低温储存技术等。天然气动力系统的燃烧效率和燃料供应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缺乏

与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充电桩为例,目前港口和航道沿线的充电桩布局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一些内河航道和小型港口,缺乏足够的充电桩和充电设备。同样,加氢站和 LNG 加注站的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LNG加注站的建设也需要完善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和安全设施[3]。基础设施的缺乏不仅限制了新能源船舶的运营范围,还增加了船舶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制约了新能源船舶的发展速度。

3.成本较高

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研发、制造和运营成本普遍较高,包括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设备的购置成本以及燃料成本等。较高的成本使得船舶运营商在选择动力系统时更倾向于传统燃油动力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五、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突破

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以电池技术为例,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将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传统锂电池的液体电解质,能够在相同体积下储存更多的电能,同时降低电池的自燃风险。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将不断优化,通过改进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提高氢燃料电池的效率和耐久性。同时,液态储氢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氢燃料电池船舶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多能源融合

未来船舶动力系统可能呈现多种新能源融合的趋势。例如,结合电池动力和氢燃料电池动力,根据船舶航行工况和需求灵活切换动力源,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续航性能。这种多能源融合动力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电池动力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高能量密度优势。

(三)基础设施完善

政府和企业将加大对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充电桩、加氢站和 LNG 加注站等网络布局,为新能源船舶的运营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政府还将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规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加氢站和充电桩的安全性和兼容性。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为新能源船舶的运营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新能源船舶的广泛应用。

(四)政策支持与市场扩展

各国政府将继续出台支持新能源船舶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降低船舶运营商的成本压力,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逐步替代传统燃油动力系统。此外,新能源船舶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电池制造、氢气生产、加氢设备制造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六、总结

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发展对于实现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船舶行业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欢.近海船舶充电系统的应用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3,28(21):51- 53+61

[2]刘娟.船舶动力系统向“绿”而行[J].创意世界,2025,(07):25-29.

[3]钟量.成品油销售企业拓展车用 LNG 业务的路径探究[J].车用能源储运销技术,2025,3(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