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对学生成绩提升的影响
黄静
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引言:
初中数学知识难度逐步提升,学生因小学基础、学习能力差异,出现明显的成绩分层现象,传统“一刀切”教学难以兼顾全体学生。分层教学通过“因材施教”适配不同学生需求,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手段。因此,研究分层教学策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核心内涵与实施框架
1.1 分层教学的核心内涵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是以学生数学成绩、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成绩低于及格线,基础薄弱)、提升层(成绩处于及格-良好,具备一定基础)、拓展层(成绩良好以上,学有余力)三个层次,围绕“分层而教、共同提升”目标,在教学目标、内容、辅导、评价等环节实施差异化设计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特征是“精准适配”,既避免基础层学生“跟不上”,又防止拓展层学生“吃不饱”,确保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1.2 分层教学的实施框架
构建“目标-内容-辅导-评价”四维实施框架:1)目标分层:基础层目标聚焦“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升层目标侧重“巩固基础+知识应用”;拓展层目标强调“知识拓展+思维创新”;2)内容分层:课堂例题与练习按层次设计,基础层以教材例题变式为主,提升层增加中档综合题,拓展层补充拓展探究题;3)辅导分层:基础层采用“一对一答疑+基础补漏”,重点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提升层开展“小组讨论+方法指导”,侧重解题思路优化;拓展层实施“自主探究+难题点拨”,引导深度思考;4)评价分层:基础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肯定微小进步;提升层“过程+结果结合”;拓展层“结果+创新评价”。
二、分层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提升的影响机制
2.1 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基础薄弱生成绩合格率
基础薄弱生成绩差的核心原因是“知识断层”与“畏难情绪”。分层教学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一是目标与内容适配,将复杂知识拆解为基础层学生可接受的“小目标”(如将“一次函数应用”拆解为“理解函数图像→读取图像信息→简单应用计算”),避免因目标过高产生挫败感;二是针对性辅导,教师课后重点帮扶基础层学生,补全知识漏洞(如补习小学分数运算基础,为初中代数学习铺路);三是鼓励性评价,通过“作业全批全改+个性化评语”(如“这次方程解法步骤很规范,继续加油”)增强其学习信心。这些措施让基础薄弱生逐步跟上教学进度,成绩及格率显著提升。
2.2 强化知识应用,提高提升层学生成绩优良率
提升层学生具备基础但缺乏知识应用与拓展能力,成绩多停留在“及格线以上、良好线以下”。分层教学通过三方面推动其进步:一是内容设计侧重“基础+应用”,例题与练习融入生活场景(如“超市折扣计算”“行程问题”),引导提升层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二是小组讨论互动,让提升层学生在小组中担任“基础讲解者”,通过教同伴深化知识理解,同时学习他人解题方法;三是过程性评价引导,通过“解题步骤完整性”“错题改正率”等评价指标,督促其规范解题习惯,减少因粗心导致的失分。这些措施帮助提升层学生突破“瓶颈期”,成绩向良好、优秀迈进。
2.3 激发思维深度,提升拓展层学生成绩优秀率
拓展层学生基础扎实,但易因“内容简单”陷入“假性掌握”,成绩难以突破优秀线。分层教学通过以下方式激发潜力:一是内容拓展,补充超出教材的拓展题(如“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题”“数学建模初步题”),挑战其思维极限;二是自主探究引导,布置“开放性任务”(如“设计一个用方程解决的生活问题并求解”),培养其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三是高阶评价激励,通过“是否提出多种解法”“能否拓展到同类问题”等评价标准,引导其追求解题质量而非仅满足“正确”。这些措施让拓展层学生突破思维局限,解题能力与知识应用深度提升,成绩优秀率进一步提高。
2.4 改善学习态度,减少成绩波动幅度
学生成绩波动常与“学习积极性”“课堂专注度”相关。分层教学通过“全员适配”改善学习态度:基础层学生因“能学会”变得主动参与课堂(如举手回答基础问题);提升层学生因“有挑战”专注度提高(如认真思考小组讨论题目);拓展层学生因“有深度”保持学习热情(如主动探究拓展题)。同时,分层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认可,避免因“与优秀生对比”产生消极情绪。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持续投入学习,成绩波动幅度减小,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三、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保障与优化建议
3.1 实施的关键保障
分层教学有效落地需三项保障:一是教师能力保障,教师需具备“学情分析能力”、“分层设计能力”,学校需通过“专题培训+优秀课例观摩”提升教师能力;二是课堂管理保障,采用“动态分层”机制,避免“固定分层”导致的标签效应;三是时间与资源保障,学校需合理安排课时,预留教师课后辅导时间,同时建设分层作业资源库,为教学实施提供支持。
3.2 优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效果,提出两点优化建议:一是融合数字化工具,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推送分层学习资源,实现“课上分层+课后个性化学习”结合;二是加强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解读分层教学理念,避免家长因“孩子在基础层”产生焦虑,同时引导家长配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结论: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通过“精准适配不同学生需求”,从降低基础薄弱生学习难度、强化提升层知识应用、激发拓展层思维深度三方面,系统性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同时改善学习态度,减少成绩波动。该策略有效破解了传统“一刀切”教学的弊端,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行路径。未来,需进一步结合数字化技术与家校协同,优化分层教学细节,让分层教学更精准、更高效,助力全体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个性化提升”,推动初中数学教育向“因材施教”的更高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丽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0):38.
[2] 魏述强,舒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