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视域下乡村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机制探究
王彦斐 张岩
中共微山县委党校 枣庄职业学院
截至 2024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31031 万人,占总人口 22.0% ,人口老龄化已深度影响乡村社会结构。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成为破解乡村养老困境的重要抓手。
一、微山县 “医养结合”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优势
(一)“医养结合” 服务体系初步成型
微山县已构建起多层次乡村 “医养结合” 服务网络。截至2024 年,全县拥有医疗机构653 家、养老服务机构 20 家,其中乡村层面布局农村幸福院 66 家,医养结合机构 3 家,覆盖县域主要乡镇村落。重点项目方面,微山湖老年护理院作为全市唯一入围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录的民营企业,规划床位 628 张;叙福居·康养城项目投资 2.8 亿元,床位 1200 张,辐射周边乡村老年群体,形成“县城引领、乡村覆盖”的医养服务格局。
(二)乡村资源为 “医养结合” 提供独特支撑
微山县将乡村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融入“医养结合”发展,形成差异化优势。一方面,乡村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微山湖作为北方最大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完整,微山岛森林覆盖率达 65% ,负氧离子浓度 1015 个/立方厘米,且为“长寿之乡”,为乡村养老提供了宜居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乡村人文资源丰富,微山岛红色文化、南阳古镇运河文化、湖区渔家民俗等资源,可转化为“医养 + 文旅” 的特色服务,满足乡村老年人精神文化与健康养生的双重需求。
(三)政策与产业融合基础逐步夯实
微山县委县政府将“医养结合”乡村养老产业纳入发展全局,2018 年编制《微山县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2 年)》,明确乡村医养服务体系建设目标;2023 年县委常委会四次专题研究文旅康养与乡村养老融合工作,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同时,微山县依托山东省南四湖中药材产业带发展中药材种植,为“医养结合”提供中医药资源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环微山湖东堤、枣菏高速微山湖特大桥等建成通车,便于乡村老年人获取医养服务。
二、微山县 “医养结合” 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政策规划滞后,乡村 “医养结合” 引领不足
微山县 2018 年编制的医养健康产业规划已过期,且原有规划侧重县域整体,对乡村“医养结合”的针对性不足。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康养 + 生态’‘康养 + 农渔业’等新业态”的目标后,针对乡村“医养结合”的专项规划仍未启动,导致乡村医养设施布局、服务标准、资源分配缺乏前瞻性设计,部分乡村存在养老设施与医疗资源重复建设或覆盖空白的问题,难以适应乡村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二)资源要素制约,乡村医养服务能力薄弱
从要素供给看,微山县乡村“医养结合”面临三重短板。一是人才短缺,乡村医养机构缺乏兼具医疗护理与养老照护能力的专业人才,农村幸福院多依赖兼职人员,服务专业性不足;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乡村医养项目因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面临融资难问题;三是设施功能不全,乡村养老设施多侧重“养”,医疗功能薄弱,部分偏远村落老年人需长途奔波才能获得医疗服务,“医养”衔接不畅。
(三)产业融合不足,乡村医养附加值低
微山县虽探索“医养 + 文旅”模式,但乡村层面的融合程度较浅,未能充分激活乡村资源价值。一方面,乡村 “医养结合”仍以基础照护为主,未结合微山湖渔家文化、乡村民俗开发特色康养项目,服务形式单一;另一方面,乡村医养产业与农业、渔业联动不足,如未利用乡村中药材资源开发养生产品,未结合渔家饮食文化打造健康膳食服务,产业附加值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微山县“医养结合”乡村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机制优化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乡村 “医养结合” 规划引领
编制专项规划:加快出台县“医养结合”发展规划,明确乡村医养服务设施布局、服务标准、人才培养等重点内容,结合乡村人口分布与资源禀赋,划定“微山岛生态医养区”“南阳古镇运河医养区”“湖区渔家医养带” 等功能分区,避免盲目开发。
强化政策扶持:制定乡村“医养结合”专项扶持政策,对乡村医养机构给予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对参与乡村医养服务的医护人员给予岗位津贴;设立乡村医养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医养项目,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创新保障机制,破解乡村医养要素制约
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构建“本土培养 + 外部引进”的人才供给体系,与微山技校等院校合作开设乡村医养专业,定向培养护理员、康复师等人才;高薪引进乡村医养领域复合型人才;推行“乡村医生 + 养老护理员”双证培训,提升现有人员专业能力。
完善资源整合机制:推动乡村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整合,建立“乡镇卫生院 + 农村幸福院” 联动模式,乡镇卫生院定期派驻医护人员到农村幸福院开展巡诊、体检服务,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实现“小病不出村、慢病有管理”。
(三)构建融合机制,激活乡村医养产业价值
推动“医养 + 乡村资源”深度融合:依托微山湖生态资源,开发乡村生态康养项目,如湿地漫步、荷园养生、渔家健康膳食等;挖掘乡村红色文化与运河文化,打造“红色康养研学”“运河医养体验” 等特色服务,将乡村文旅资源转化为医养产业附加值。
建立产业联动机制:推动乡村医养产业与农业、渔业联动,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中医药养生产品;结合微山湖渔湖产品资源,打造健康食材供应链,为乡村医养机构提供绿色膳食;培育“乡村医养 + 旅居养老”业态,吸引城市老年人到微山乡村旅居养老。
未来,微山县需以政策完善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构建更加完善的乡村养老体系,为全国县域“医养结合”乡村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微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