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刘璐
乌海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工作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完善群众文化工作的模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以吸引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满足新时代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群众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路径探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1.1 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群众文化工作对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能够向广大群众普及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化素养。另一方面,群众能够在活动中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这些艺术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群众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还有助于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
1.2 弘扬地域文化
群众文化建设在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包含了该地群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一方面,群众文化建设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土壤。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文艺演出、手工艺展示等,文化工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资源,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传承下来。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通过文化活动的推广和传播,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展现,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不仅有助于提升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促进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地域文化繁荣发展。
二、群众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路径探析
2.1 加强对文化载体的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极其丰富和深邃的,它不仅贯穿在历史的长河中,还通过各种物质载体如石碑、古庙、古籍、艺术品等得以传承和展现。在积极推进各类文化活动和项目时,应当特别重视对这些珍贵物质载体的保护工作。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增强公众宣传,提升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在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也要关注物质载体本身的价值,运用创新的宣传方式和手段,确保宣传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领域和人群,让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物质载体在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大家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行动。
2.2 开展多元群众文化活动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广泛的参与和综合治理,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贡献。政府部门必须积极统筹协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从部门职能角度审视,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任务。文化部门应尽可能确保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资金充足,将其精准地列入年度预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连接广大民众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桥梁,而充足且精准的资金投入则是维系这座桥梁稳固与畅通的基石。
2.3 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多渠道融合,扩大宣传覆盖面。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文化活动的宣传需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形成多渠道融合的传播网络。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确保宣传信息能够触及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其次,深挖群众需求,宣传内容应紧密围绕群众的实际需求,例如,针对现代人追求身心健康的需求,可以设计融合中医养生理念的文化活动,如中医养生讲座、太极拳教学等,强调活动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最后,精准定位受众,提高宣传针对性。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喜好,制定差异化的宣传策略。如针对学生群体,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通过校园宣传、课程嵌入等方式,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针对老年群体,则可以通过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等途径,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群众文化活动。
2.4 传统节日融入群众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可作为各时期发展的精神文化产物,同时也可对大众的思想意识形成正向引导,促进我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共同打造和谐社会,同时也能解决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进行有效渗透与传承,能够使群众文化充分发挥对大众思想的引导作用,形成高度的凝聚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代的发展与演变,普遍经受了历史的洗礼与考验,可作为文化内容的精髓。主要包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道德规范,尤其儒、道等学派的研究成果也成为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对当代人提出了更高的道德标准。其中,爱国情怀能够调动群众形成浓厚的爱国热情,友善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部动力,吃苦耐劳可作为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且形成精神合力也能最终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2.5 建立人才库与资源库
一方面,要建立传统文化人才库。文化机构要整合地方文化领域的精英,了解当地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其他在文化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才,组建传统文化专家库,这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及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创新利用,还能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人才库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深入探索并整合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梳理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一套完善的传统文化资源库,使之成为地方文化活动开展的根据。传统文化资源库的构建,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准确统计当地的传统文化项目,方便后续对其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同时,记录整理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过程,尤其对于师徒制、工作坊等非遗项目来说,这种专业的资源整合更利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结语;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的形势下,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尽管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人文内涵,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其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本质上讲,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推动群众文化发展,而群众文化的持续丰富与创新亦能为传统文化带来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应深入探究传统文化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之路,以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切实提升他们的艺术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春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融合、传承和发展[J].明日风尚,2024(06):158-160.
[2]张译丹.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应用[J].三角洲,2024(24):191-193.
[3]郝玉.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渗透[J].中国民族博览,2024(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