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 PDCA 循环的药事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策略研究

作者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药事管理是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核心环节,但传统管理模式常因流程僵化、反馈滞后导致用药差错风险居高不下。PDCA 循环作为一种动态闭环管理工具,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持续改进机制,为药事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提供科学路径。本研究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实践为切入点,探讨 PDCA 循环在优化药品存储、处方审核及风险管控中的策略效能,旨在为提升用药安全及管理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 年3 月至2025 年3 月我院药事管理涉及的30 例药品管理案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为两组:2024 年 3-9 月15 例为 PDCA 实施前组,2024 年 10 月-2025 年 3 月 15 例为 PDCA 实施后组。

1.2 方法

PDCA 循环法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优化管理流程。首先明确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如规范药品存储标准);其次落实操作并实时监控执行效果;随后通过数据分析、质量评分等评估管理成效;最后将优化措施标准化并修正遗留问题,形成闭环管理。该方法以动态循环推动流程精细化,实现药事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有效降低差错风险。

1.3 观察指标

观察药品不良事件(处方、给药技术、剂量、时间差错)发生率及药事管理质量评分(存储规范度、处方审核效率、高危药品管控、患者用药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 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 x±s )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 χ2 检查数据;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 PDCA 实施前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

PDCA 实施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由 13.33% 降至 0%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类型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见表 1。

表 1PDCA 实施前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n(%),n=15]

2.2 对比 PDCA 实施前后药事管理质量评分

PDCA 实施后,药品存储规范度、处方审核效率、高危药品管控及患者用药指导四个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见表 2。

3 讨论

PDCA 循环法通过动态反馈机制实现了药事管理的持续优化,本研究显示,其实施后药品不良事件显著降低,且管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验证了 PDCA 在系统性风险管控中的有效性。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PDCA 强调问题溯源与标准化改进:计划阶段(Plan)通过分析既往差错明确改进目标(如高危药品分级管控);执行阶段(Do)借助信息化工具规范处方审核流程;检查阶段(Check)以实时监测数据评估干预效果;处理阶段(Act)则通过修订制度巩固成果。这一闭环管理机制不仅能快速响应风险,还可通过多轮循环逐步完善管理细节。未来需进一步探索 PDCA 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例如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用药风险并自动触发干预措施,以提升管理前瞻性。

结束语

PDCA 循环通过系统性改进药事管理流程,显著降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升管理质量评分,为医疗机构实现用药安全目标提供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黄育娜,陈国兴,李瑜萍,等.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运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