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规范化策略

作者

张昭然

黑龙江省第十一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新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新会计准则相较于旧准则,在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整与完善,其实施对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其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资金使用效益以及社会公信力。因此,深入探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规范化策略具有紧迫的现实需求。

二、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影响

2.1 财务核算体系的变革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核算有着更为明确和统一的规定,极大地强化了财务会计的功能。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将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以往,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导致财务数据无法精准反映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对财务活动的约束性也难以充分发挥。新准则实施后,通过构建统一的核算框架,使财务信息能够更准确地体现预算执行进度和效果,为单位管理层提供更具决策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力地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2.2 财务体系的优化

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与制度,促使工作流程更加高效、规范。在财务工作方面,要求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这不仅方便了外界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也便于上级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需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这一系列举措完善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新会计准则将收入与费用要素纳入会计核算范畴,要求事业单位对各项收入与费用进行系统整理与归纳。同时,成本要素的引入促使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更加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对成本的精细化核算,单位能够清晰了解各项业务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建立更为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整体绩效管理水平。

2.4 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优化

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界定与划分更加清晰,并明确规定了折旧年限等相关内容。这避免了以往制度形式化的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如实记录和上报资产运行情况,并采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这些举措,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大幅提高,资产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2.5 财务预算机制的完善

鉴于事业单位人员众多,人员管理资金支出较大,财务预算工作至关重要。新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各项工作和业务开展过程中强化财务预算和资金管控,重视收入与支出管理。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资金预算,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与规范化。同时,审核评价工作也更加有效,进一步完善了财务预算机制。

三、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核算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存在错误,未能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设置,导致会计科目使用不当。这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费用等要素的正确归集,使得财务报表数据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3.2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许多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未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导致财务人员配备不规范,不相容职责未分离,权责不清。这增加了财务风险,无法有效保障财务信息质量和国有资产安全。

3.3 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知识更新较慢,未能及时掌握新准则的要点和变化,对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不熟悉,存在畏难情绪。

3.4 资产管理混乱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单位政府采购未经审批,自行采购固定资产,或者未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先购置后审批,严重违反了采购程序。同时,未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转移、变更未进行及时登记,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无法准确掌握资产的实际情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潜在风险。

3.5 预算管理不到位

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预算项目的评估不够严谨,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与实际需求偏差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预算约束机制。

四、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规范化策略

4.1 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确保会计科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规范账务处理。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审核,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合法、有效,记账凭证填制准确无误。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等,及时发现和纠正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2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健全涵盖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各个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堵塞制度漏洞,保障财务信息质量和国有资产安全。

4.3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培训内容应涵盖新准则的变化要点、会计处理方法、财务管理理念等方面,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鼓励财务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注重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新会计准则的人员,充实财务队伍。

4.4 强化资产管理

规范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规定进行采购审批和采购活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转移、报废等情况,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确保账实相符。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等进行规范核算和管理。

4.5 加强预算管理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编制预算,结合单位的工作目标、业务需求和资源状况,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和分析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结论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通过深入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影响,以及当前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还需持续关注并不断优化会计管理工作,以适应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梅.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与创新[J].商业 2.0,2024,(28):108-110.

[2] 王丽娟.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 商讯,2024,(19):57-60.

[3]徐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商讯,2024,(1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