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作者

李秋艳

湖北腾龙时代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项目进度与质量、成本并称为三大核心控制目标,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进度管理的失效不仅会导致项目交付延迟,还可能增加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成本,甚至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然而,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涉及环 与主体复杂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易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形成进度风险。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复杂度持续提升,进度风险的影响范围与破坏程度也随之增加。因此,深入剖析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对于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现预期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风险类型

(一)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源于项目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可控性强的特点。自然环境方面,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高温、严寒等)会直接影响露天作业的开 导致施工中断;地质条件的突变,如地下溶洞、软土地基等,可能需要调整施工方案,延误工 的规划调整、环保政策收紧、审批流程变更等,会对项目的施工许可、工序安 响,例如新增环 节可能导致前期准备时间延长。市场环境方面,建材价格波动、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等,可能导致资源供应延迟,间接影响进度,尤其在建材供应链受区域物流限制时,短缺风险会显著上升。

(二)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及技术应用密切相关。设计环节中,图纸设计不合理、各专业图纸衔接不畅等问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停工等现象;设计变更频繁也会打乱原有的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方面,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缺乏成熟的经验, 序的施工技术不过关,会影响后续工序的推进。此外,BIM 技术等数字化工 程中 若 精度不足或信息传递存在断层,也会形成技术风险,延缓施工协同效率。同时,技术标准更新滞后于施工实践,可能导致已完成工序不符合最新规范要求,引发二次整改。

(三)资源风险

资源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资源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方面,施工人员数量不足、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会影响施工进度;管理人员经验欠缺,难以有效协调各环节工作,也会导致进度滞后。物力资源方面,建筑材料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施工中断;机械设备故障、型号不匹配等问题,会降低施工效率。财力资源方面,资金筹措困难、资金链断裂,会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转;工程款支付延迟,会影响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尤其在垫资施工模式下,资金回收周期过长易引发进度停滞。

(四)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管理、组织管理与协调管理等方面。计划管理方面,进度计划编制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各 导致 操作性;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跟踪与调整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并解 目组织结构不健全,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工作衔接不畅;管理制 /i上 ,影响工作效率。协调管理方面,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主体 生矛盾与纠纷,阻碍项目进度。尤其在总分包模式下,若对分包单位的进度管控缺乏统一标准,易出现工序搭接错位,形成管理漏洞。

二、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一)风险识别:构建全面的风险清单

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础,需结合项目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 验的管 员, 对 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流程图法,将项目的施工流程分解为 风险点;借助历史数据法,参考同类项目的风险案例,总结常见的风险因素。 上述方法,构建全面的风险清单,明确风险的类型、来源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后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提供依据。同时,可引入SWOT 分析法,结合项目内外部条件动态识别潜在风险关联关系。

(二)风险评估:量化风险影响程度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需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打分、问卷调查等方式,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定量评估则运用数学模型(如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计算风险的概率值与影响值。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重点关注高等级风险,合理分配风险防范与控制资源。此外,可建立风险矩阵,通过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的交叉分析,精准定位关键风险点。

(三)风险应对: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需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高等级风险,应采取规避策略,通过调整施工方案、改变项目计划等方式,避免风险的发生;若无法规避, 则需制定应急预案,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对于中等级风险,可采用转移策略, 过购买保险、 与分包单位签订风险责任协议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对于低等级风险,可采取缓解策略, 过加强管理、优化流程等方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也可采用接受策略,在风险影响较小的情况下,不采取额外措施,但需密切关注风险的变化。针对技术风险,可建立技术交底双审核制度,确保施工方案与现场条件的匹配性。

(四)风险监控:建立动态的跟踪机制

风险监控是确保风险应对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需建立动态的跟踪机制,对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收集进度数据,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进度偏差;运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风险清单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跟踪,记录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及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与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可设置周度风险通报制度,强化各参与方的风险协同管控意识。

三、结论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认识各类风险的特点与影响,从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到监控,构建全方位的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全面的风险清单、量化风险影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及建立动态的跟踪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保障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还需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提高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丙洋.建筑工程进度管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6):129-131.

[2]刘忠厚.数据库技术在建筑 .砖瓦,2022,(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