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路径与挑战研究
吴限 于冰逸
黑龙江佳木斯市正源热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引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市政基础设施的支撑,市政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是社会经济正常运作的保证,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然而,该升级过程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其路径与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概述
1.1 智能化升级概念
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是指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与传统市政设施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实现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精准调控和智能决策的过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对一个概念进行界定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良好的概念界定是进行进一步比较研究的基础,尤其对于定量研究来说,概念的界定是概念操作化和测量的重要前提。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食品系统、智慧药品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气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建筑、智能楼宇、智慧油田、智慧农业等诸多方面。如何对它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以便涵盖所有的重要外延,对后文研究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升级的重要性
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对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能实时监测路况,动态调整信号灯时长,缓解交通拥堵,如杭州的智能红绿灯系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显著。在公共安全方面,智能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与异常行为识别,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如上海某区的智能消防系统能提前预警电气线路过载,避免火灾发生。对于市民生活,智能化升级让服务更加便捷。
2.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路径
2.1 技术驱动路径
技术驱动路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市政设施从“传统运行”向“智能响应”转变。在感知层,广泛应用各类传感器与智能终端,如在城市道路中嵌入路面状态传感器,实时监测路面平整度、积水深度等信息,南京的仙林大学城在主干道安装了此类传感器,数据直接接入交通指挥平台,为道路维护和交通疏导提供依据。在网络层,构建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如采用 5G 技术实现设施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广州的珠江新城利用 5G 网络连接智能交通信号灯、停车场和公交车,实现了交通流的动态优化。在应用层,开发智能化管理平台,整合多类设施数据。通过技术的层层渗透,让市政基础设施具备自主感知、自动决策的能力,提升运行效率。
2.2 管理创新路径
管理创新路径通过优化体制机制,为智能化升级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如武汉成立了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市政、交通、环保等部门的智能化升级工作,避免重复建设。推行“建管养一体化”模式,将设施的建设、管理与养护纳入智能化体系,如重庆在桥梁智能化升级中,由同一团队负责从传感器安装到数据应用的全过程,确保系统运行的连贯性。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如郑州的智能停车系统由企业投资建设,通过收取停车费回收成本,政府负责监管,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2.3 协同合作路径
协同合作路径强调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智能化升级的合力。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出台规划与政策,如上海市发布的《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与任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如清华大学与华为公司联合研发了城市管网智能监测技术,在石家庄的管网改造中得到应用,提升了漏损检测精度。鼓励公众参与智能化设施的使用与监督,如北京的“随手拍”市政问题反馈平台,市民可通过手机拍摄上报道路破损、井盖缺失等问题,数据直接接入管理系统,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
3.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挑战与对策
3.1 面临的挑战
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面临技术、资金与安全等多方面挑战。技术方面,不同设施的智能化标准不统一,如各地的智能交通系统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导致跨区域数据共享困难,合肥在与周边城市对接交通数据时就遇到了此类问题。资金方面,智能化升级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许多城市面临财政压力,如西部某地级市的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需投入数亿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安全方面,数据泄露与网络攻击风险增加,2023 年某城市的智能水务系统曾遭受网络攻击,导致部分区域供水信息异常。
3.2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需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技术标准方面,推动制定国家统一的智能化标准,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规范数据接口与运行参数,解决interoperability 问题,南京、西安等城市已按此标准进行系统改造。资金方面,拓宽融资渠道,采用政府专项债、PPP 模式等。根据大桥的相关经济技术人员分析和预测,大桥的经济评价指标都十分有吸引力。信息化手段是推进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是提高城市组织化效率的工具,以城市组织化水平为观察视角最能够统一信息化前后的城市智慧。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更新升级信息化设备,也是其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人才方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如东南大学开设“智慧市政”专业方向,定向为市政部门输送人才,同时开展在职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技能水平。
3.3 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需从组织、法规与监督等方面构建支撑体系。建立专门的智能化升级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如成都成立的“智慧市政建设指挥部”,定期召开推进会,解决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智能化设施的产权、运维责任与数据安全要求,如《上海市智能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对设施的维护责任与数据保护做出了详细规定。加强监督评估,建立智能化升级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对系统运行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如北京每年度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结果调整优化方案。
结束语: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明确的升级路径和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向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探究[J].新城建科技,2023,32(24):10-12.
[2]付明.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05):6-9.
[3]龚道孝,周长青.建设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