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社会实践视角下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张炜程 嘉宇 马翕淼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 300401

全球化发展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有效方式。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新生力量,具有一定外语水平和较好的文化自觉意识,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有优势,但其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仍需解决。本文以社会实践为核心,从校园活动、社会实践路径中寻找对外宣讲中国故事的方法,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提升外语讲述中国故事能力。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1 中国故事的核心内涵

讲好中国故事,讲述者要将“我们是谁、走过什么路、想与世界怎样相处”形成连贯叙述。用外语向外传播中国文化时,中国故事可分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全球议题层面。固其核心不是一切与中国相关的信息集合,而在于生动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1]。

1.2 外语传播能力构成

外语传播能力是指以外语向其他文化背景受众准确、生动、有效地传递中国故事的综合能力,包含文化认知、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移情与叙事策略四个维度。文化认知维度上,讲好本民族故事的前提是深度学习理解中国文化,方能输出故事。语言能力是传播的基础,讲述者要有语言翻译能力,对术语等内容准确翻译,减少翻译的损耗。跨文化移情和价值共情能力直接影响故事的传播效果,讲述者需预判并尊重不同文化受众的情感价值触发点,将个人故事升华,实现情感共鸣。

1.3 社会实践与讲好中国故事内在关联

校园实践活动如外语类社团和外语竞赛围绕中国社会议题展开,帮助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整合和应用,提供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则为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了天然的取材地,学生能够从单纯的记录者转变为故事的亲历者,更能聚焦核心事物,在劳作实践等生活场景的过程中检验故事的社会意义,这样形成的故事能够被亲历者接受,聚焦真实的社会诉求,展现好故事的价值。

二、大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现状分析

2.1 对中国故事中的文化与价值理解不足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明确故事内容的核心。大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往往抓住代表文化的符号。如果讲故事的人都不知道故事重点在何处,好在何处,就会把故事讲偏。据调查,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大部分仅来自课本的基础知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需要接受中国文化深度和广度的专业学习。

2.2 外语翻译水平有限

英语翻译和表达能力欠佳也会影响故事的讲述效果。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局限于课堂,多为教材上的词汇、语法和课文,缺失应用情景,难以接触体现文化差异的复杂语境,导致翻译中国文化的特有概念时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虽然认识大量单词,但不能正确应用到语境。加之,部分教师对关键词缺乏文化理解,不能指导学生辨析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情感色彩,课后训练以应用写作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叙事文本写作能力。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削弱了外语传播中国故事的效果。

2.3 故事表达形式单一

表达形式上,大学生对身边的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创新。目前,大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形式仍然集中在传统形式,尝试的短视频作品也是片段拼接和旁白解说,从而使有价值的内容因形式不够新颖难以突出。当前AI 技术发展,互动式视频走红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思路,学生应跨学科学习,以让中国故事成为可互动的情景对话,通过VR 技术让听故事的人身临其境,增强中国故事独特记忆点。

三、社会实践视角下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多元实践路径

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交融发展背景之下,大学生是新时代跨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应立足于实际实践路径,将中国故事用外语讲出独特魅力。基于校园资源和社会实践平台,在在校园场景中应用和提高讲述故事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挖掘故事价值和讲述角度,力争用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3.1 校园活动推动中国故事与外语结合

校园是大学生产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 事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通过设计主题活动或模拟场景 社团活动可融入更多中国元素,既能降低实践的难度门槛,又能在 比亚戏剧社可把中国的传统戏剧加入到英语当中;动漫社可以创 类赛事如模拟联合国等,推动大学生模拟国际会议情景,就中国脱贫 论辩和磋商,在此过程中,学生尝试用外语表达中国的政策,提升外语逻辑表达能力和对中国故事核心内涵的理解。

3.2 社会实践发掘中国故事核心内容与价值

社会实践中会产生真实的中国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历主人公的生活,体会故事核心与价值,从而更好讲述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例如,在非遗外译实践中,学生同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合作翻译非遗文化,同时讲述非遗文化故事。学生先集中参加当地非遗文化讲座或者自主查找资料了解的信息,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再基于前期调研基础,征求导师意见后制作专题故事片脚本,融合实践探索过程与主人公的讲述画面,完成“双语微纪录片”。

3.3 链条化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深化故事内涵

从校园活动到社会实践,中国故事讲述者从学习者、实践者到讲述者,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故事的内容。学生在此过程中,先在校园社团活动和语言文化类赛事中储备跨文化传播技能,再通过社会实践,在真实场景运用双语记录与书写故事,故事成型后,再回到实践中,结合所学所思所悟对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既贴近观众,又让中国故事“走出去”更要“传进去”。

当代青年身处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文化需以全球通用的语言传播。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实践的重要内容,与学生叙事能力培养联系紧密。针对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可利用校内外社会实践打破壁垒,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丰富实践经验与传播技巧,深入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听到有温度、有高度的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刘肇霞. 大学外语教育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实践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 37(11):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