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从百年火力发电厂汲取红色养分优化团青培训路

作者

郑志鹏

大唐南京发电厂,210000

1、绪论

百年火力发电厂,工业文明的象征。我们依托红色工业遗址,开展针对性青年培训,借助机组大修的真实案例提升青年技能,同时结合厂史馆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深化青年的政治素养。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标语、师徒承诺书等资源,将其巧妙融入设备教学与精神培育之中,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团组织以“服务企业、培育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高团青培训质量,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青年技术人才。现实层面,形成“培训 - 考核 - 任用”闭环管理机制,建立“理论学习 + 实践锻炼”培训体系,深化“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创新实施“卓越青年”计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牢人才根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聚焦于红色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探讨革命精神传承、国企党建培训创新及红色文化的企业管理价值。借助案例分析,能够深入探讨了红色教育在提升员工责任感与使命感中的作用,创新了团建培训方法以提升其效果,并探索了将红色文化价值观念融入管理策略的途径[1]。

国外学者则聚焦于红色教育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然而,跨行业研究的广度不足,尤其缺乏对民营企业和新兴产业样本的深入探讨,这限制了红色教育在不同企业类型中应用效果的全面展现[2]。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百年火力发电厂的红色内涵

南京电厂作为一家红色电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见证和推动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1949 年4 月23 日,下关发电所(原南京电厂)“京电号”小火轮接送1400 多名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迎来了南京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电厂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以实业报国,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南京电厂注重从百年历史中汲取红色力量,进一步优化红色资源布局,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党性修养、政治理论素养和理想信念涵养,在心中厚植“忠党爱国 许党报国”的红色基因。

2.2 团青培训的重要性与目标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青年职业成长的共同需求,团青工作通过思想引导加强价值观的培养,依靠技能提升完善职业能力的建设,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青年的全面成长。具体目标应包括三个核心:建立政治认同体系,加强青年对企业使命的理解;构建阶梯式培养体系,涵盖职业规划、技术认证、管理能力等成长方面;创建实践赋能平台,通过创新项目孵化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潜能。

2.3 相关理论基础

通过需求调研构建问题导向型课程框架,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场景模拟相结合[4]。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可具体化为:运用党史沉浸式教育,组织户外拓展案例分析,最终通过行动学习工作坊提炼方法论。

3、团青培训现状及问题探讨

3.1 团青培训现状调研

团青培训在南京电厂已初步成型,构建了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生产、专业技能提升及企业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培训形式也多样化,既有传统的课堂讲授,也有现场实操、模拟演练等互动环节[5]。团青培训还充分利用了线上学习平台,为青年员工提供了便捷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培训显著提升了青年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然而,在培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够紧密、培训内容与青年员工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3.2 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红色文化与专业技能衔接不紧密,导致青年员工难以深入理解红色精神的应用。培训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和互动性,难以有效激发青年员工的学习兴趣。评估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标准和有效反馈,难以精确评估成效与成长,进而影响了培训质量和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当前培训体系存在内容单调、形式僵化、缺乏针对性等弊端。

3.3 原因分析

培训内容设计常忽略青年员工的个体差异与兴趣,致使内容缺乏吸引力与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得青年员工的需求和意见无法及时被采纳和改进。培训资源分配亦不均衡,关键岗位与核心技能领域资源匮乏。

4、红色养分融入的团青培训实践

4.1 优秀案例介绍

选取拥有百年历史的南京电厂电厂作为案例,该厂作为一家红色电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见证和推动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培训项目以“铸魂•赋能”为双主线,设计涵盖三大模块:利用百年央企特色资源优势,将企业的百年发展史融合到青年学习教育中。将企业百年发展史作为新员工入职第一课,引导新员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深耕岗位。

4.2 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

本次培训实施过程分为筹备、执行、评估三个阶段系统推进。筹备阶段通过制定团青工作要点、团员和青年学习方案、青年学习小组创建方案 阶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组织25 场专题学习、青年座谈会、红色教育 其中组织青年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 9 场共计 400 人次。评估阶段采 司和地方各类大奖,7 人通过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8 人实现岗位 人获 2023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荣誉称号,2 人荣获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有力证明了培训效果。

4.3 经验总结与启示

系统梳理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执行路径等关键环节,提炼突破性实践,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流程。建议成立专项经验萃取小组,通过行业峰会、标杆企业参访等渠道广泛传播经验。同时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知识共享平台,组织跨行业交流研讨会,帮助更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组织变革等层面获得可操作的参考范式,最终实现经验价值的产业化流转。

5、结论与展望

红色养分通过双向赋能机制,在团青培训中形成五维优化效应:构建理论体系、创新课程矩阵、建立双轨实践、形成组织生态、完善评估机制,实现成效量化观测与动态优化。本研究将百年电厂的红色资源融入团青培训,提升青年员工技能和政治素养,增强企业文化认同。红色养分融合显著提升培训实效,奠定人才基础。数字化转型中还需深化红色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引入AI 技术构建高效体系,定制学习路径,通过实时反馈提升质量,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 基于精益化管理的电网新员工培训方式. 陶阳.中国电力教育,2023(11)

[2] 基于柯氏培训评估模式,优化新员工培训. 刘文琳;郑鹏.人力资源,2023(02)

[3] 变电运维岗位新员工培训创新探索. 郝小峰;王佳;周文成;李春.中国电力教育,2023(04)

[4] 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及实施措施探讨. 吴岚.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7)

[5] 改革新员工培训模式实践. 许纹碧;朱琪.人力资源,2021(24)

作者简介

郑志鹏(1995. 01-) ,男,生于安徽宿州,现任大唐南京发电厂团委副书记兼党群工作部团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