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城建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张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动力保障部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7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建工程规模与数量持续攀升。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运转的 “生命线”,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先进且恰当的施工技术是保障给排水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石,不仅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供应与污水排放,更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其技术要点的分析意义重大。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2.1 图纸审核与技术交底

施工团队需对给排水施工图纸进行细致审核,全面核查管道走向、管径大小、连接方式等关键信息是否准确合理,确保设计符合实际施工需求。同时,积极组织技术交底会议,让每位施工人员深入理解设计意图与技术要求,明确施工重难点,为施工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2.2 施工材料与设备准备

依据施工图纸,精准采购质量合格的给排水管材、管件、阀门等材料,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对施工所需的挖掘机、起重机、打压泵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在施工中稳定运行,满足施工进度与质量要求。

2.3 场地清理与测量放线

施工前,彻底清理施工现场障碍物,包括杂物、垃圾、树木等,为施工创造开阔空间。运用专业测量仪器,按照设计图纸精确进行测量放线,确定给排水管道的中心线与沟槽开挖边界,设置明显的测量控制桩,保障施工位置准确无误。

三、施工过程技术要点

3.1 沟槽开挖与支护

沟槽开挖多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机械开挖时,为防止超挖,槽底预留 20-30cm 土层由人工清理至设计高程。依据地质条件与开挖深度,科学计算沟槽边坡坡度,确保边坡稳定。对于较深沟槽,及时进行支护,可选用钢板桩、灌注桩等支护形式,防止沟槽坍塌,保障施工安全。

3.2 管道基础施工

根据不同管材与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管道基础形式。如土质较好时,混凝土管道可采用素土基础;土质较差时,则采用混凝土基础。基础施工时,严格控制基础的平整度、高程与厚度,确保基础能均匀承载管道重量,避免管道因基础问题出现变形、破裂等状况。

3.3 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遵循先深后浅、先大管后小管的顺序,安装前需再次核对管道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一致,仔细检查管道外观,确保无裂缝、孔洞、凹陷等缺陷,对于塑料管道,还需检查其端口是否平整,有无飞边。采用吊车或人工配合的方式将管道平稳吊入沟槽,吊装时选用专用吊具,避免钢丝绳直接捆绑管道造成损伤,吊点设置应符合管道重心位置要求,确保吊装过程平稳,防止管道碰撞沟槽壁或其他物体,对中就位时,利用边线和中心线控制管道位置,高程则通过水准仪进行监测,偏差控制在 ±20m m 以内。管道连接时,严格按照管材的连接要求操作,钢管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焊接前需将管口打磨平整,清除油污、铁锈等杂质,采用手工电弧焊,焊缝高度不小于管道壁厚,且应进行无损检测,法兰连接时,法兰面需保持平行,螺栓对称均匀拧紧,垫片选用耐油橡胶垫;塑料管道采用热熔连接或橡胶圈连接,热熔连接时需控制好加热温度和时间,一般 PE管热熔温度为 200-230C ,加热时间根据管径大小确定,连接后需保持一定的压力直至冷却固化,橡胶圈连接时,将橡胶圈均匀套在管道插口处,涂抹润滑剂,缓慢插入承口,确保橡胶圈位置正确且无扭曲,保证连接牢固、密封良好,防止漏水。

3.4 闭水试验

排水管道安装完成且沟槽回填至管顶以上 50cm 后,需进行闭水试验检测管道密封性,试验段长度不宜超过 1000m ,若管道存在检查井,可分段进行试验。试验前,封闭管道两端,采用砖砌封堵或钢制堵板,封堵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试验水头的压力,预留注水口与排气口,注水口设置在试验段上游检查井内,排气口设置在下游检查井及管道最高点,确保注水过程中能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尽。向管道内注水至规定水头高度,对于无压管道,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 2m 计,若上游管顶内壁至检查井口的高度小于 2m ,则试验水头至检查井口为止,注水过程应缓慢进行,避免水流冲击管道造成位移。浸泡一定时间使管道充分吸水饱和,对于混凝土管道,浸泡时间不少于 48h,塑料管道不少于 24h,浸泡完成后,观察并记录 15min 内的水位下降值,然后补水至试验水头,再记录 30min 内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若渗水量在允许范围内,即混凝土管道每 100m 管道 24h 渗水量不超过允许值,塑料管道不渗漏,则管道闭水试验合格,否则需查找并修复渗漏点后重新试验。

四、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借助专业的网络课程平台,让施工人员能够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给排水施工技术规范、新工艺新方法应用等理论知识,线下则邀请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教学与操作演示,针对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手把手指导。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传统的施工技术,还要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引入当前较为先进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智能管道检测技术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操作等形式,让施工人员深入理解技术要点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4.2 严格质量检测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从施工材料采购环节开始严格把控,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要求其提供完整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对进场的给排水管材、管件、阀门等材料进行抽样送检,检测项目包括管径偏差、壁厚、抗压强度、耐腐蚀性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实行 “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施工人员在完成本道工序后先进行自检,确认合格后由下道工序施工人员进行互检,最后由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进行专检,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对于管道安装的接口密封性、管道高程与坡度等关键指标,采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进行测量,如使用激光水准仪检测管道高程,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4.3 落实质量责任制

明确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的职责,构建详细的责任体系,将质量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如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负总责,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与技术指导,施工班组长负责本班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对自己的操作质量负责。建立质量台账,详细记录每个环节的质量情况及责任人,便于追溯。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奖惩机制,设立专项质量奖励基金,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质量规范、施工质量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如颁发荣誉证书、在公司内部通报表扬等;对因操作不当、违规施工等造成质量问题的人员,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惩处,如扣除部分绩效工资、进行岗位培训等,情节严重的追究其相应责任。

五、结论

城建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前期准备到施工过程各环节,再到质量控制,每个要点都对施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施工中严格把控这些技术要点,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人员培训与质量检测,才能确保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给排水服务,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云.城建工程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5,4(04):73-76.

[2]陈永峰.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管理浅析[J].四川水泥,2022,(02):265-267.

[3]马亚敏,王姣,韩冰,等.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在城建档案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18):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