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实践

作者

尹银

济宁市实验小学 370181198705263462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将信息技术融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是保障学生语言构建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别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更注重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汲取语言和文化知识。其中,情境教学是深化学生阅读学习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以视听融合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阅读情境中,引导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文本内容,促使语言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生成,从而为其高效阅读奠定基础。例如,在《伯牙鼓琴》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加之时空差异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时对于文章的含义普遍缺乏正确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借助微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在视听工具的辅助下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界限,感受高山流水般的演奏。教师可在微课播放结束时提问:“观看完微课后你的感受如何?请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知音’这个词的。”接着,教师可进一步用微课展示俞伯牙鼓琴的画面,在舒缓的音乐和图文的辅助下,让学生尝试跟随音乐节奏诵读文章,在阅读情境中感受“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意境美,从而让学生对“知音”词产生更为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在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培养其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自信奠定良好基础。

2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需借助在线学习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阅读任务,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当面向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时,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应以拓展性为追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经典名著并将阅读心得写成读书笔记;当学生的阅读基础较弱时,教师可为其安排基础性的阅读练习,如字词积累与主题简单的阅读理解等。教师可运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交流讨论功能,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阅读主题进行线上讨论。举例而言,在读完一本课外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即“书中最令你感动的情节有哪些?请说出为什么“对这一话题,学生们在平台上发表自已的观点和看法,积极分享阅读心得。线上讨论除可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拓宽思维视野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的竞赛功能,组织学生参与阅读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举例而言,组织“阅读之星”评选活动,依据学生的阅读时长、阅读量、答题正确率等指标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该方式的助力下,教师可成功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从而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阅读能力。

3 优化课中阅读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重点,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各环节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突破阅读的重难点,发掘出文章主旨,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与效率。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小学生正处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在阅读语言文字时,许多学生会因为其抽象性的特点,而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了激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兴趣,促进他们理解文本讲述的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具象化的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五年级上册第八课的教学中,文章主要讲述了冀中地区人民参与地道战的英雄事迹,但地道战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在阅读时难以进入最佳的状态。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展示功能,给学生播放影视剧中的地道战经典片段,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内容,直接理解地道战,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地道战的场景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例如看到抗战英雄和当地人民遇到危险时,学生也会跟着紧张起来,当看到战争胜利时,他们是喜悦与激动的,带着这份理解与体验进入后续的文章阅读中,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内容。其次,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阅读重难点。通常来说,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板书、学生讨论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的难关。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多重感官的刺激,并且实现在线交流、互动,可以降低他们的阅读理解难度,带领他们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人类与地球之间存在的联系是阅读的重点,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是阅读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人与地球联系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份PPT,讲述人的衣食住行、生产活动等与地球间的联系。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地球中的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分别是什么,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地球的特性,认识到人类的过度开采会让地球资源枯竭,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形成保护地球的意识,了解文章作者创作的初衷。

4 实现阅读评估与反馈的智能化

智能化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制订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一是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学生阅读时的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问题和困难。二是提供个性化反馈和建议。基于学生的阅读数据和表现,信息技术系统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例如,信息技术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推荐相应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三是建立阅读成长档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的阅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阅读历程、阅读成果和进步情况。这种档案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在教学中挖掘其多样化的功能,将其与实际教学融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教师应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丽丽.信息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路径研究[J].教师,2024(18):18-20.

[2]包丽明.“互联网+教育”:如何把信息技术2.0 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J].科学之友,2024(10):88-90.

[3]田露露.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