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县级妇幼保健院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针对性干预效果探讨

作者

何正江

普洱市西盟县妇幼保健院,云南西盟665700

近年来,我国三级医院手卫生管理已逐步规范化,但县级妇幼保健院由于资源配置不足、人员结构复杂、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手卫生依从性普遍偏低[2]。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三级综合医院,针对县级妇幼保健院的特异性研究较少,且缺乏结合智能技术的干预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县级妇幼保健院手卫生依从性现状,结合WHO 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就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的有效防控策略展开了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 2023 年1 月至 2024 年12 月某县级妇幼保健院45 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部手术室、儿童保健部预防接种室、孕产保健部、等科室。人员年龄 25~55 岁,平均(33.12±5.64)岁;工作年限 1~30 年,平均(5.73±2.18)年。

1.2 方法

干预周期为12 个月(2023 年7 月至2024 年6 月),实施多模式针对性干预:①基础设施优化。更换所有科室非手触式水龙头,每病房配备 2 台速干手消毒剂,治疗车、病历车旁增设便携消毒凝胶。在门诊大厅、儿科候诊区设置手卫生宣传角,配备互动式洗手步骤演示屏。②分层培训。采用“线上微课+线下 workshop”模式,针对不同岗位设计课程;引入“洗手闯关游戏”,通过情景模拟考核六步洗手法掌握程度,考核结果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对于患者及家属,在儿童保健科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游戏传播手卫生知识。③PDCA 循环管理。每月召开手卫生管理会议,分析上月数据,制定改进目标;科室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随机抽查,对比目标完成情况;将有效措施纳入SOP,未解决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

1.3 观察指标

(1)手卫生依从率。采用隐蔽式观察法,记录“手卫生 5 时刻”(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执行情况。依从率=实际执行次数/应执行次数³100%。(2)知识知晓率。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包含手卫生指征、方法、时机等20 题,满分100 分,≥80 分为合格。

(3)洗手方法正确率。现场考核六步洗手法执行情况,每步规范计1 分,满分6 分, ⩾5 分为正确。

(4)微生物检测: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采用棉拭子采样法,对医务人员手表面进行采样,经培养后计数菌落数(CFU/cm ), ⩽ 10CFU/cm²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的手卫生依从率、知识知晓率、洗手方法正确率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P⟨0.05)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手卫生相关指标比较表 (x̅±s)

3.讨论

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核心环节,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落实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安全。本研究干预前数据显示,县级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指标整体偏低,反映出基层机构在该领域存在显著短板。这一现状的形成与多重因素相关:资源配置层面,传统设施中手触式水龙头占比高、速干手消毒剂等用品配备不足,客观上增加了手卫生执行的难度;培训体系层面,基层机构常因人员结构复杂、工作节奏紧张,难以开展针对性培训,导致医务人员对操作规范、执行时机的认知模糊;监管机制层面,缺乏实时有效的监测手段,依赖人工抽查的传统模式难以形成持续约束,使得手卫生行为易流于形式[3]。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依从性低、知识掌握不足、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进而造成手部微生物污染风险偏高。

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显著改善,印证了多模式策略对基层机构的适配性与有效性。其核心作用机制体现在三个维度[4]:其一,基础设施优化从物理层面消除了执行障碍。非手触式设备减少了二次污染风险,治疗车旁的便携消毒剂将手卫生行为嵌入工作流程,使“随手可及”成为常态,直接提升了行为执行的便利性;其二,分层培训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针对不同岗位设计的“线上+线下”课程,兼顾了学习灵活性与实操需求,通过场景化设计强化了知识内化,同时学分挂钩机制提升了主动参与度,从认知层面筑牢了手卫生意识;其三,智能监测与闭环管理形成了持续改进的动力。智能手环的实时数据反馈,实现了手卫生行为的动态追踪与量化评估,解决了传统监管的滞后性问题;PDCA 循环则通过“问题分析-措施优化-标准固化”的闭环管理,确保干预效果可持续,推动手卫生管理从“被动执行”向“主动规范”转变。

综上,针对县级妇幼保健院的资源特点与管理难点,通过硬件优化、分层教育、智能监管与闭环管理相结合的多模式干预,能够有效突破基层手卫生管理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张小燕. 基于 SPO 模型的县域妇幼保健院感染管理效果与优化研究[J]. 长寿,2024(4):128-130.

[2] 闫茗,沈洁,崔敏. 研究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干预与医院感染管理中 PDCA 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5):90-92.

[3] 杨维,张茂林,王莎.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4,21(8):85-87.

[4] 李硕,姚希,贾会学,等.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实施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4,23(3):3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