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郭娟
甘肃省漳县第二中学 甘肃定西 748300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教学不仅涉及语言技能的培养,还承载着跨文化交流和价值观引导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契
1.语言学习与价值观塑造相结合
英语阅读材料涵盖社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可精选具有思政价值的语篇,如环保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技伦理(创新与责任)、中外文化比较(文化自信)等,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思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跨文化交际与家国情怀培养
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或新闻报道,学生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认同感。例如,在讲授“ChineseFestivals vs. Western Holidays”时,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批判性思维与思政教育融合
教师可设计思辨性问题,如“How does technology affect human relationships?”,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必修一 Unit5“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可结合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探讨文化软实力。必修三 Unit2“Morals and Virtues”,通过中外道德故事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奉献等价值观。
2.创新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在模拟“全球气候大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国家。学生需要扮演各自国家的代表,就环保政策、减排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在环保领域的立场和贡献,提高国际合作意识。
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设定正反双方,就中国在环保领域的贡献展开辩论。正方可以列举我国在环保政策、减排措施、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反方可以指出我国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辩论,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在环保领域的贡献,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一带一路”和“中国航天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地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增强民族自信,通过深入了解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航天事业方面的成就,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祖国的强大,从而增强民族自信。
搜集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搜集关于“一带一路”和“中国航天成就”的资料。要求学生关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政策、成果、国际合作等方面。
英语展示: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英语展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 PPT、视频、演讲等形式,展示我国在“一带一路”和“中国航天成就”方面的成果。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介绍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交流与讨论: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其他同学的展示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一带一路”和“中国航天成就”的认识。
3.拓展课外阅读资源
引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人民日报》英文版等权威媒体的文章,让学生接触真实语境下的中国故事,如“精准扶贫”“抗疫精神”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4. 优化评价体系
将思政素养纳入评价标准,如:能否在阅读理解中提炼思政观点?能否用英语表达爱国情怀或社会责任感?四、实践路径探索
1.目标体系构建
建立三维课程思政目标:语言能力维度**:理解蕴含思政元素的语篇。文化意识维度**: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思维品质维度: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2.内容重构策略
教材二次开发:必修一 Unit “Natural isasters”:延伸至生态文明建设。选择性必修三 Unit “HealthyLifestyle”:结合健康中国战略。
资源拓展建设:开发《中国故事英文读本》校本教材,建立“时政英语语料库”。
3.教学方法创新
构建“三阶六环”教学模式:课前准备阶段,文化背景激活、思政问题预设。课中实施阶段,文本深度解读、价值引导升华。课后拓展阶段,实践任务驱动、反思总结提升。
4.评价体系改革
设计“五维”评价量表:语言理解能力(20%)、文化比较能力(20%)、价值判断能力(20%)、创新表达能力(20%)、实践应用能力(20%)。
五、实践成效分析
1.量化研究结果
语言能力提升:实验班阅读平均分提高12.5 分 (p<0.01) 思政素养发展:文化自信指标提升27.6%。家国情怀指标提升33.2%
2.质性研究发现
学生反思日志显示:“开始关注文本背后的价值观”、 “能用英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教师访谈表明:“找到了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深度明显提升”。
3.典型课例分析
以必修三《Unit 5The Value of Money》为例:教学设计:对比中外金钱观、探讨“共同富裕”理念、模拟“青年理财论坛”。教学效果:90%学生能辩证分析金钱的价值,85%学生认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价值观。
六、结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超越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成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张丽丽.课程思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5):12-16.
[3]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3): 45-50.注: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立项号:DX[2024]JKS045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