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参与对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
孟宪花
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办事处 257200
引言
近年来,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带动了就业模式的深刻变革。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直播主播、自由设计师等新型劳动群体不断壮大,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劳动关系的非标准化与高度流动性,这些新业态从业者在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在维护老年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其制度能否覆盖并有效保障新业态劳动者,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目标。当前,尽管我国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灵活就业人群的多元需求与新业态劳动模式的复杂性,制度仍存在设计滞后、覆盖不足与公平性欠缺等问题。研究新业态从业者的社会保障参与情况,并从中提炼出对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对现实制度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参与的现状分析
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参与率普遍偏低。多数从业者因缺乏固定用人单位,无法以职工身份参保,只能选择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渠道,导致缴费基数低、保障水平有限。此外,部分平台企业未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没有为从业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缴纳机制,使得其社会保障权益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从性别、年龄和行业分布来看,不同群体的参保差异显著,年轻群体更倾向于选择高流动性的灵活就业,但对养老保障的关注度不足,而中老年群体在参保积极性和缴费能力上存在困境。这一现状不仅影响了群体的长期生活质量,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运行提出挑战。
二、新业态从业者参保困境的成因探究
其一,制度层面供给滞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依据标准劳动关系设计,而新业态从业者的劳动关系多呈非典型性,难以适配传统参保模式。其二,经济层面的压力较大。新业态就业多以收入不稳定为特征,部分从业者因缴费基数偏高而选择放弃或间断参保,从而降低了保障连续性。其三,观念层面的差异明显。部分年轻从业者对养老保险的长期收益认识不足,偏向于追求即时收入而忽视未来保障。其四,平台责任缺位。部分平台企业以合作协议代替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加剧了从业者参保率低的局面。综上,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新业态劳动者参保困境长期存在。
三、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参与对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
第一,制度改革需注重公平与包容。新业态劳动群体的不断壮大,要求养老保险制度突破传统体制的局限,实现制度的普惠性和适应性。通过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机制、降低参保门槛,能够更好地保障不同群体的社会权益。第二,制度创新需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保险改革不仅仅是政府责任,还应引导平台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责任共担的多元格局。平台企业应在新业态劳动者保障中承担一定比例的缴费责任,以缓解个体缴费负担。第三,制度发展需借助数字化与大数据手段。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参保数据的共享与实时更新,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从而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路径选择
一是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通过合理设定缴费档次和调整缴费比例,给予灵活就业群体更高的选择权和灵活性,以提升参保积极性。二是探索多元缴费模式。除了个人缴费外,可以通过引入政府补贴、平台企业分担等方式,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增强制度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三是推动全国统筹与制度衔接。养老保险改革应加快实现全国统筹,避免因地区差异导致的保障不平衡问题,并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顺畅转化,以提升制度的整体适应性。
五、未来发展展望与政策建议
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一方面,应继续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并在制度上充分考虑新业态劳动者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新业态群体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和参保意愿。还应加强平台企业责任监管,推动企业在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缴纳方面切实履行义务。此外,可以通过引入商业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计划,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为新业态从业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保障渠道。随着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化,从而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结论
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参与问题,已成为社会治理中的突出议题,也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随着共享经济、数字平台和灵活就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以非传统形式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在促进经济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社会保障缺失的困境。现阶段,制度供给尚未完全适应这一群体的特征,收入波动较大导致缴费意愿不足,部分从业者缺乏长期参保意识,而平台企业责任边界也存在模糊之处。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在制度层面推进更加灵活的缴费机制,在政策设计中体现差异化与包容性,同时强化平台责任与政府监管,实现多方分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兼顾公平性与可持续性,逐步构建与新业态发展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保障从业者基本权益,提升群体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并为社会长远稳定提供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燕绥, 张盈华.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8): 45-53.
[2] 李珍. 新业态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路径探讨[J]. 社会保障研究, 2021(6):22-29.
[3] 王延中, 赵春晓.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与挑战[J]. 经济学家, 2019(4):11-19.※
作者简介:孟宪花(1972 —),女,汉族,山东东营人,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系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