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在乡村振兴中的规划作用与实践

作者

王玮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 新疆哈密 839000

引言

乡村振兴在新时代是解决“三农”相关问题的关键举措,而经过科学设计的规划是乡村得以有序前进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作为负责统筹乡村的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的专业性机构,所开展的规划工作会直接给乡村振兴的质量以及达成的效果带来影响。目前我国乡村遭遇到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十分显著、公共服务相关设施不够完备等状况,迫切需要借助系统性的规划打破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本篇文章以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为根本出发点,从规划发挥引领作用、资源给予保障支持、生态开展保护工作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该中心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紧密结合具体实践情形开展分析,从中归纳总结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的路径。

一、乡村振兴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的规划效用

(一)对国土空间的布局加以优化

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借助编制村庄规划举措,清晰界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边界,并详细明确其功能,以此推动乡村空间结构趋向合理化。在生产空间方面,将农业产业园、乡村工坊等产业载体进行集中式布局,以此促进土地实现规模化的经营态势;在生活空间领域,对村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展开统筹性的规划工作,进而提升乡村的宜居程度;在生态空间范畴,划定生态保护的红线区域,对山林、河流等自然要素予以切实保护,从而维系乡村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二)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构成乡村振兴的核心部分,而资源的盘活则是产业得以发展的根基所在。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针对乡村范围内的各类资源开展梳理工作,其中涉及到闲置的宅基地、荒废的厂房以及产出较低的林地等,依照不同情况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利用策略:针对闲置的宅基地,可以允许其通过流转的方式用于建设如民宿、乡村驿站这样的文旅项目;对于废弃的厂房,需引导其进行改造,将之转变为手工作坊、电商仓库等用途;而对于产出较低的林地,则规划建设林下经济的示范区域,以此推动种植与养殖相融合的复合产业发展。

(三)对生态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予以保护

乡村振兴需留存乡村的生态本底色彩以及文化记忆,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在规划期间,着重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整合:就生态保护而言,对工业污染项目进入乡村加以严格管控,推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促使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达成全面覆盖;在文化传承领域,圈定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区域,对非遗工坊和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予以扶持,将文化要素融入景观的设计当中。例如,某个中心在开展对古村落的规划工作时,对明清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古建筑实施修复作业,将原本存在的街巷布局完好地保留下来。

(四)对公共服务加以统筹安排

完备的公共服务身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保障而存在,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借助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资源,让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往乡村拓展。在中心村规划建造标准化学校以及卫生室,在行政村布置养老服务站,在自然村设立便民服务点。

二、提升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规划效能策略

(一)对“多规合一”予以强化,搭建具备协同性的规划体系

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应当发挥牵头作用,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达成规划标准的统一以及数据平台的统一构建,进而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成立联合性质的工作小组,按时召开协调方面的会议,以此来解决规划当中存在的冲突问题,打造具有共享功能的数据库,对土地、生态、文化等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给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推进产权改革进一步深化

就资源盘活进程中的产权问题而言,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应当积极推进乡村产权制度的变革:加速宅基地的确认权利并进行登记的工作,进而清晰明确产权的所属情况;对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相关制度加以优化完善,精简流转的具体程序,以此保障农民在土地收益分配上所拥有的权益。探寻“资源入股”的新型模式,激励村民将闲置的房屋、土地等形式的资源利用起来,参与到乡村项目当中,一同分享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三)促使规划实现“量身定制”

规划所具备的科学性是从对乡村真实情况进行深度了解,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需改变规划方面的观念,深度走进乡村开展调研活动,借助入户交流、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全面掌握乡村的资源状况、产业底子以及村民的具体需求。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时,应当按照不同类别实施相应策略。对于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乡村,要着重对具有特色的种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规划,对于生态条件十分良好的乡村,要着重发展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乡村,要重点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完善保障制度体系

为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有必要从资金、监督以及人才等若干方面构建长期生效的机制。在资金保障层面,应积极努力去争取财政方面的专项投入,与此同时,借助 PPP 模式、乡村振兴基金等手段,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各类资本参与其中。从监督机制,建立针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系统,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核查各个项目的进展状况,一旦发现存在违规行为,需立即进行整改,还可以邀请村民担当监督员角色,进而形成类型多样、主体多元的监督格局。

结论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承担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拥有规划引领的职能、能够实现资源保障、开展生态保护工作,还可以统筹服务事务。该中心的规划实践活动,同乡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关联。目前,在规划衔接之事宜、资源盘活之情形、需求匹配之状况等方面,自然资源与规划服务中心依旧遭遇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得运用一些策略解决问题,包含强化“多规合一”工作,进一步推动产权改革走向深入,始终立足于乡村实际情况以及健全保障机制等内容。未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地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应当更进一步地对规划理念以及方法开展创新工作,从而使规划能够更为贴切地契合乡村的实际需求,更加精准地与发展规律相符合,为达成涵盖“产业呈现兴旺态势、生态具备宜居属性、乡风彰显文明风尚、治理达成有效水平、生活实现富裕状态”等方面的乡村振兴目标,给予坚实可靠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小棑,冉冉.乡村振兴战略引导生态优越型村镇建设的思路与路径规划[J].农业经济,2025,(06):42-44.

[2]周艳梅.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优化[J].山西农经,2025,(11):141-143.

[3]陈若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乡村“人—产—境”振兴模式探索 以苏州市为例[J].华中建筑,2025,43(06):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