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有效措施探讨
李娴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芙蓉学校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全面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深刻变革,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重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内容繁杂、方法单一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效率低下情况普遍。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既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难题。探究从教学重点把握、学习兴趣激发和教学资源整合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有效路径与措施。
一、把握教学重点,优化课堂结构
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是实现“减负增效”首要环节,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准确定位核心教学内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课文解读环节教师应聚焦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主旨而非逐字逐句分析,例如阅读教学中应当采用整体感知—重点解读—拓展延伸策略,将复杂内容简化,让学生先通过自主阅读形成整体印象再集中精力理解重点段落。习作教学中应当围绕主题确立明确写作目标而非追求形式完美或内容繁复,通过合理取舍使教学内容既精炼又聚焦,为学生减轻不必要负担。
课堂结构优化则要求教师重构教学流程打破导入—讲解—练习—总结固化模式,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可以采用微单元教学模式,将课堂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连接环节,每个环节控制在十至十五分钟并穿插不同形式活动。课堂开始阶段可以设计趣味导入激发学习热情,中间阶段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结束阶段组织简短展示或即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创设丰富多元情境,让语文学习从枯燥繁重转变为生动有趣体验,通过情境创设、故事导入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符合认知规律且富有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知识,游戏化教学方式如诗词接龙、文学擂台赛等,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愉悦环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多媒体技术运用可以将抽象文学概念形象化呈现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表达独特见解,营造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使每位学生都敢于提问勇于表达。培养自主能力则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包括预习技巧、阅读策略等,使其逐步形成自我规划监督习惯。
以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讲解模式,设计温暖童话对话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自主能力,课前引导学生查阅安徒生生平资料及十九世纪欧洲贫困儿童生活图片,初步了解作品背景。课堂伊始播放雪夜街景视频配以轻柔音乐营造除夕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寒冷街头感受小女孩处境,随后组织温暖传递会,请部分学生扮演小女孩描述内心感受与美好幻想,其他学生扮演路人思考如何帮助她,通过角色互动学生既加深对人物形象理解又体会人间冷暖。接着开展心愿画册环节让学生分组绘制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幻象场景,如温暖火炉、香喷喷烤鹅、美丽圣诞树等并进行解说,这一环节既激发想象力又促使学生反复研读文本,主动捕捉细节。最后设计续写小女孩故事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得到帮助会有怎样结局并写成短文,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不仅深刻理解作品主题还能培养文本分析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三、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习效率
整合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立足教,突破教材局限,广泛汇聚校内外各类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教材作为基础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其内涵,提炼核心要素明确教学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同时应关注教材单元结构实现知识点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形成系统认知网络。校内资源整合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拓展学习空间,组织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共享优质教案,邀请高年级学生担任阅读小导师形成互助学习氛围。校外资源整合上引入名家作品朗读音频提升学生语感,组织参观博物馆、文化场馆等丰富文化体验,邀请作家、诗人等走进校园提供语文学习鲜活素材。线上线下资源融合则借助教育平台、学习软件等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建立班级阅读群分享优质阅读材料,利用微课视频解决学生共性问题节约教学时间。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教师应改革评价方式,减少机械记忆考查增加思维能力与语言应用测评,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
以小学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采用多元资源整合策略显著提升学习效率,课前教师通过班级阅读群推送与智慧主题相关绘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课堂开始播放大象生活纪录片短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大象体型特征解决低年级学生可能从未见过真象难题,随后引入故事背景教师应当借助历史地图展示三国时期疆域,并用简笔画呈现曹操、曹冲等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概念。正式导入课文前教师设置思考问题:“如果让你称一头大象,你会怎么做?”引发思维碰撞,阅读环节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让学生扮演曹操、大臣、曹冲等角色,边读边演加深情境体验,理解曹冲称象方法时教师出示实物天平邀请学生现场演示,把抽象物理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体验。拓展环节组织小小发明家活动提供各类材料如积木、橡皮泥等,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其他称象方案培养创新思维,课后布置智慧故事搜集册项目,鼓励学生查阅图书、询问长辈搜集古今中外智慧人物故事,定期在班级分享。这种教学设计整合了视频、实物等多样资源,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又激发主动探究精神,使学生在生动情境中轻松掌握课文内容培养思考能力,真正实现学习效率提升。
结论
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需要系统性思考和多维度行动。通过把握教学重点、优化课堂结构等措施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教学体系,这不仅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更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值得注意是“减负增效”不是简单减少作业量或降低要求,而是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真正实现减轻负担与提高效率相统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令芬 ."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 新课程导学 , 2024(6):125-128.
[2] 张彦梅 . 减轻负担 , 有力增效——" 双减 " 背景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探究 [J]. 2024(7):7-9.
[3]钱秋香."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