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档案科学化管理的提升路径思路构建

作者

钟意

内蒙古兴安盟农畜产品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375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积极探寻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文章通过对事业单位档案科学化管理提升路径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学化管理;档案管理

前言

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不仅能够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为我国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现阶段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开展档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单位可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手段优化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时,需要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内容和方法,使其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还能让档案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新的改变,不仅优化了管理流程和环节,还扩展了工作范畴和内容,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但是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如档案管理责任不明、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等等。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通过对管理现状的了解和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让档案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陈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显,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采用的仍然是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认为档案管理就是将档案资源收集、归类、储存,忽视了对档案资料的使用和利用,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快捷、便利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进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序、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可事实上,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制度不够规范,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高效。此外,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缺乏严格、规范的制度保障。

(三)信息化水平低下

互联网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其符合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都未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比如,大部分档案工作仍然是人工操作,不仅效率缓慢,还存在着人为失误的可能;档案资料仍然以纸质为主,未能将其转化为电子形式,使得档案资源的储存十分麻烦,且需占据大量的物理空间。

三、事业单位档案科学化管理的提升路径探讨

(一)革新档案管理观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革新自身的陈旧、落后观念,通过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结合单位的战略发展规划,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而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及管理人员还要结合档案管理的具体职能,针对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分析档案管理流程和环节中的漏洞和问题,从而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采取创新的管理思维开展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1]。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档案科学化管理,事业单位需立足于自身的管理现状,结合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完善、系统、长效的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推进档案管理的高效、规范、有序进行。因此,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事业单位需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档案管理实际,制定清晰、具体、明确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内容,使其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确保制度内容的合理性与严谨性,让管理人员能够在制度的强制约束下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从而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概率,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2]。避免档案资料因不规范地操作而缺失、损毁。另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在档案管理制度中添加奖惩相关的内容。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表现、绩效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人员一定的奖励或惩罚,从而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开展档案工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科学性。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互联网时代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从而让档案管理更具科学性与专业性。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事业单位不仅要为档案管理工作购置相应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还要搭建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化资源,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效,减少不必要的人工环节,让档案管理能够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打破部门间的沟通壁垒,让档案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能够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快速流通和共享,从而让各项工作更加高效,避免信息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缺失或遗漏[3]。另外,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能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让相关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时,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对档案管理价值和意义的了解和认识,采取创新有效的手段优化档案管理的各项流程和环节,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有效性,让档案工作实现科学化、自动化地管理。

参考文献

[1]秦秀婷. 新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J]. 黑龙江档案, 2023, (04): 141-143.

[2]郭琳. 新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困境的应对策略研究 [J]. 兰台内外, 2023, (28): 37-39.

[3]郭俊琴. 新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思考 [J]. 办公室业务, 2023, (24): 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