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策略探析
仲迎娣
沭阳县如东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与补充,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与思维深度,促进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视角,聚焦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探讨其内在逻辑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促进其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沉浸式学习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深度,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设计活动目标、优化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及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1]。本文立足核心素养视角,探讨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内核,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内核
(一)活动目标的设定
教师应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和语法,尤其是与特定主题(如节日、传统习俗)相关的表达,并提升其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同时,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并培养其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探究意识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促进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活动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反映真实世界中的英语使用场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季节相关词汇时,可以让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并配以相应的英文描述。
(三)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为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比如,在进行人物特征描述的语言练习中,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一个更自然的环境中练习口语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能。
(四)活动评价的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一个全面而公平的评价体系对于激励学生持续进步至关重要。这个体系应当涵盖多个维度,如个人表现、小组协作成果以及最终作品的质量。除了教师的正式评估外,还可以引入自我评价,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例如,在英语跨文化交流活动后,学生思考自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交流技巧运用,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策略
(一)创造综合实践活动交流环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学科中的语言能力涵盖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多种方式和策略,包括对特定语言活动中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唯有“活学活用”才能使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常练常新”。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上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可以通过创造良好英语交流环境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全英语课堂,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英语对话,以此初步创造课堂英语交流情境。久而久之,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语感,养成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英语语言应用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培养语言应用意识,为学生设计特殊学习任务,请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英语应用情境或主动用英语展开交流,以此提升英语练习频率。久而久之,学生语言能力自然能获得提升。
(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渠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鉴赏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外文化,对多元文化采取包容、开放、尊重的态度,能建立跨文化认知,思想觉悟上升至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教材的文化承载力有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拓宽学习渠道的方式向学生普及文化知识,以此拓宽学生文化视域,增长文化见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单元教学主题相关的优秀外国影视作品,以观影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度了解外国文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外国文化的趣闻,以此扩充学生文化学习经验。丰富的文化拓展渠道能为学生打开文化的大门,便于学生课后自主提升文化底蕴,形成文化意识[2]。
(三)科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学生在英语学科领域中的思维个性特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常应用的思维包含理解思维、分析思维、推理思维、批判思维、比较思维等。学生思维水平越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多元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任务的科学设计来实现。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时核心素养教育需要灵活设计课堂任务。如:以培养学生推理思维为目标,请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和标题猜测文本大意;以培养学生评价思维为目标,为学生设计思辨话题,请学生完成辩论任务;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为目标,为学生设计情境对话任务等。将思维品质训练目标蕴于课堂任务中,能有效提升思维品质核心素养教育的指向性,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发展[3]。
(四)创新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学习概念,包含隐喻学习策略、学习渠道、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具备系统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在学科领域中产生更佳表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需教师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活动中,根据差异化目标设计适切性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请学生在课外自主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交流自主学习心得;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探究活动,请学生就“单词背诵方法”展开交流,汇总班级学生创意背词法,请学生选择性尝试,深化对学习方法重要性的认知。指向性强的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潜移默化的发展。
三、结语
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实现英语学科各年级的协同发展,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新的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要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程宇鸿.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J]. 西部学刊, 2024, (16): 132-135.
[2]盛桂娟. 聚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J]. 辽宁教育, 2023, (03): 26-29.
[3]郭芬妹.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的研究[A] 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三)[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202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