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与幼儿自主能力培养
付天凤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新城区幼儿园 748500
摘要:在幼儿教育的体系当中,过渡环节属于一日活动里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但常常被忽视。随着人们对幼儿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关注度不停地在攀升,怎样能够高效地去组织过渡环节,从而推动幼儿自主能力不断发展,这已然变成了学前教育这个领域之中的研究焦点所在。本研究细致地剖析了幼儿园过渡环节当下现存的实际状况,并且系统地分析了那些行之有效的组织策略,目的就是要给幼儿教育工作者给予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一些方法,好帮助幼儿在自主能力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过渡环节;自主能力
一、引言
幼儿园一日的活动是由诸多环节组合而成的,在这其中还穿插着过渡环节呢,就像是从开展教学活动转换到进行游戏活动,还有进餐的前后进行衔接等等这类情况。在以往的传统观念里面,过渡环节往往会被大家看作是那种无关紧要的小间隙,只是简单地完成人员转移或等待。事实上过渡环节当中是蕴藏着颇为丰富的教育方面的价值的。幼儿在过渡环节里拥有着更多能够由自己去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这恰恰就是培育他们自主能力的极为关键的一个契机。如果可以合理地去组织安排过渡环节,可以引导幼儿慢慢地学会自我管理,并且能够自主地去做出决策,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特别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过渡环节现状分析
(一)过渡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
1、时间过短导致幼儿难以适应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安排事宜方面,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考量前后活动的差异以及幼儿完成转换所需的时间,导致过渡环节时长不足。以一次绘画活动收尾阶段为例,当绘画活动结束之后,幼儿要把画笔一支一支地归放到原来的位置,还得把用过的画纸仔仔细细地整理好,此外,他们还需要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从那种专注于创作的状态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当中去。然而,教师仅仅预留了短短1分钟的时间,这就导致孩子们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手忙脚乱的状况中。其中,有一部分动作稍微慢一些的幼儿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把东西收拾完,就被教师很着急地催促着要进入到下一个活动里面去了。这种仓促的转换,不但会让幼儿滋生出紧张、焦虑之类的负面情绪,而且要是长期都保持这样的情况,还会对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起到阻碍的作用,进而影响到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2、时间过长引发幼儿行为失控
而在幼儿园过度环节中存在时间安排得太过充裕的问题。例如午餐前,教师为了保证幼儿能够按时就餐,居然提前30分钟便让幼儿整整齐齐地坐在餐桌前等候着。在这颇为漫长的等待时段当中,因为缺少适宜的活动来加以引导,幼儿们就只能彼此间相互聊天,嬉笑玩耍、打打闹闹的,现场的局面慢慢就变得不受控制了。如此之长的等待时间,一方面造成了教育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另一方面还破坏了幼儿原本那种有序的行为模式,对后续进餐环节的正常开展秩序形成了干扰,对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自律能力的培育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二)过渡环节活动形式单一
1、依赖传统被动式活动形式
当下,幼儿园过渡环节所呈现出的活动形式是颇为受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得依靠教师来带着幼儿排队等候,又或者是播放少许简单的音乐视频。例如,午睡起床后的过渡环节,不少教师所采用的是统一的流程,先是让幼儿坐在床边等着,接着教师会逐个帮幼儿整理衣物,随后再统一组织幼儿前往饮水区去喝水,然后到餐区去吃点心。像这样千篇一律的活动形式,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顾及到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体方面存在的差异,如此一来,要想激发幼儿参与其中的热情以及他们主动去探索的精神,存在很大困难。幼儿在这整个过程当中,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自主进行选择、自主开展创造的机会被剥夺,那么其自主能力自然也就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
2、缺乏基于幼儿兴趣的多样化设计
幼儿有着好奇心颇为旺盛、兴趣较为广泛这样的特点,只是在过渡环节的活动设计方面常常没办法与这一特性相契合。例如,在课间过渡的时间段,如果可以依照幼儿对自然科学所怀有的兴趣,去设置诸如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探索一些简单物理现象之类的活动;或者结合幼儿对艺术的那份热爱,安排像即兴表演、自由涂鸦等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过渡环节所具备的趣味性以及教育性的。不过在实际情况当中,这类依据幼儿兴趣来开展的多样化活动设计是极为匮乏的,这就使得过渡环节没办法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教师引导与支持不足
在过渡环节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方式缺乏针对性。例如,当幼儿出现排队打闹的问题时,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大脑的原因,也没有教导幼儿如何正确的排队以及排队的规则,而是进行简单的制止。同时,教师在过度环节中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没有在过度环节提供其挑战的机会,限制了其潜力的发挥;而对于能力不足的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闹心和指导,导致了幼儿的挫败感,进而限制了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
(四)家园合作的缺失
在过度环节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存在信息不共享,沟通较少的问题,导致了教师对幼儿在家中过度环节的表现不清楚,家长对幼儿园过度环节的教育目标和具体安排不了解,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园中所学的技能不能在家庭中得以强化,影响了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例如,幼儿园在在培养幼儿自主穿衣的能力,但家长在家中总是代劳。家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影响了过渡环节优化的效果。
三、有效组织过渡环节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过渡环节时间
1、依据活动特性灵活调整时间
在过渡环节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敏锐地洞察前后活动各自具体的内容以及特性,要灵活地确定过渡环节所需要的时长。如果前一个活动是需要幼儿专注度很高的手工制作活动,幼儿会沉浸在精细动作的操作当中,而后面一个活动又是充满活力的户外游戏活动,这时候幼儿不但需要完成从室内到室外这样的空间转换,而且还得更换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以及鞋子。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教师就可以把过渡环节的时间适当地延长,延长到10至15分钟左右。例如,在一次搭建积木的创意活动结束后,幼儿搭建出来的积木作品形态各异的,需要把它们分类整理好然后放回原来的地方,搭建的场地同样也需要清理并且归位。同时,为了能够参与户外操场的活动,幼儿还得穿上保暖的外套戴上帽子。教师在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之前,要提前清楚明白地告知幼儿接下来的活动安排,让幼儿心里有个预期。当过渡环节开启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协作:其中一组幼儿负责把积木按照形状来分类,方形的积木归为一类,圆形的积木归到另外一类;另外一组幼儿则负责把已经分类好的积木小心地放回对应的收纳箱当中。教师就在一旁密切地观察着,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幼儿鼓励以及指导,比如说“你们分类的速度真快,而且特别准确”。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幼儿在自主整理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而且在团队协作当中还提升了自身的沟通以及合作方面的能力。
2、构建稳定时间流程培育时间观念
习惯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来养成的,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构建起一套较为稳固的过渡环节时间流程,以此来推动幼儿养成不错的时间观念。例如,要清清楚楚地规定好,每次教学活动结束以后,特意留出5分钟当作幼儿自主整理的时间。在这5分钟的时间当中,幼儿需要自己去收拾已经使用过的学习用品,还要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从而为接下来的另一个活动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接着,再有3分钟是用于排队集合的,这时候教师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幼儿个人物品的携带状况,保证不会有任何遗漏的情况出现。在每天进餐的过渡环节方面,要固定在餐前15分钟的时候,引导幼儿按照顺序去洗手,并且用干净的毛巾把手擦干,等到5分钟之后,准时把餐具以及食物分发下去。经过不间断地坚持,幼儿就会慢慢地适应比较稳定的时间节奏,进而能够自觉地依照流程去开展各项活动,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能够一步一步地稳步提升。
(二)丰富过渡环节活动形式
1、创设多元区域激发自主探索
在过渡环节安排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能够很好地契合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上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过渡时间段里,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用心打造出图书阅读区、美工创作区以及益智游戏区。在图书阅读区当中,各式各样的绘本摆放得整整齐齐,幼儿能够随意挑选自己心仪的绘本,要么安安静静地独自阅读,尽情沉浸在故事的奇妙世界之中;或者和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读到的有意思的情节,彼此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在美工创作区,彩色卡纸、锋利的剪刀、环保胶水等各类材料应有尽有,幼儿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自由自在地创作手工作品,如折叠活灵活现的千纸鹤,或是剪裁精致美观的窗花。而益智游戏区则摆放着拼图、积木、棋类等诸多玩具,幼儿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拼图挑战,或是进行棋类对弈游戏,在玩耍娱乐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交互动能力。教师会在各个区域之间来回巡回观察,当幼儿碰到难题的时候,就会适时地给予启发和帮助,比如在幼儿拼图遇到困难难以继续的时候,就提示说“你看看这块拼图的形状,和周围哪一块比较相符呢”,从而让幼儿在自主挑选活动并且积极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里,充分地释放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自主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
2、组织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教师可以紧密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或者当下正在开展的学习主题,去精心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比如,在开展关于 “春天” 的主题教学活动后,教师可利用过渡环节来引导幼儿分组探讨他们各自在春天当中所拥有的独特发现。此时,每个小组里的幼儿会围坐成一圈,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其中有的幼儿会特别兴奋地讲道:“我看到公园里的花朵都开了,五颜六色可漂亮啦!”也有的幼儿紧接着就会分享说:“我在小区里听到鸟儿叽叽喳喳唱歌,声音可好听了。”还有的幼儿会进一步补充道:“我发现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芽,长长的枝条随风飘。”在小组内部,幼儿们会相互认真倾听,并且相互补充各自的观点,如此一来,思维的火花便不停地相互碰撞起来。教师则会积极主动地去鼓励每一位幼儿,让他们勇敢无畏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还会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去尊重他人所提出的意见,共同推动讨论能够持续顺畅地开展下去。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但对主题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也都得到了颇为显著的提升。
(三)引导幼儿参与过渡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1、推行 “小班长” 制度增强责任意识
幼儿园可以推行“小班长”’这一制度,每日安排一名幼儿来担当“小班长”的角色,以协助教师对过渡环节加以组织。当活动进行转换的那个时刻,“小班长”会颇为自信地站在教室的前方,凭借清晰且响亮的语言去提醒其余的幼儿:“小朋友们,我们的画画活动结束啦,请大家把画笔和画纸放回原处,然后排好队哦。”在排队的这个过程当中,“小班长”会认真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助力教师维持好秩序,能够及时地提醒幼儿不要插队,保持安静。例如,在一回户外活动结束后返回教室的过渡环节里,“小班长”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引领着大家有序地排队走进教室,还会很细心地安排幼儿依照顺序依次去洗手,并且时刻留意着个别幼儿的行为表现情况,一旦察觉到有幼儿没有遵守相关规则,如在洗手的时候玩水的情况,便会马上走上前去,轻声地加以制止:“我们要节约用水,洗完手要赶紧擦干哦。”经由担当“小班长”这一职责,幼儿自身的责任感得到了颇为显著的增强,其组织以及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样也在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逐步地获得了提升。同时其他的幼儿在“小班长”所起到的榜样示范作用之下,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过渡环节的各项活动当中,其听从指挥以及自我约束的自主能力也由此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2、鼓励幼儿参与规则制定提升自律能力
在过渡环节期间,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充分鼓励,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来,进而让幼儿切实成为规则的主导者。以午睡起床后的过渡环节为例,教师会组织幼儿围起来,一同探讨怎样才能快速且有序地对床铺以及个人物品加以整理。幼儿们一个个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尽情地各抒己见。有幼儿提出这样的建议:“咱们可以先按照爸爸妈妈所教的那样把被子叠好。” 也有幼儿接着补充说道:“随后把睡衣叠得整整齐齐的再放进衣柜里,如此一来衣柜看上去就会显得特别整齐。” 还有的幼儿则讲:“最后得把鞋子摆放得规规矩矩的,放置在床下面专门指定的那个位置上。” 教师会十分认真地去倾听幼儿们所提出的这些想法,并且和幼儿们一起归纳总结出一整套完备的规则:率先起床的幼儿要自己动手去叠被子,把被子叠成方方正正的形状;紧接着把睡衣叠好,小心翼翼地放进衣柜里与之对应的位置;随后仔仔细细地整理床铺周边的各类物品,保证没有任何遗漏之处;最后把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让鞋头朝着外面,放在指定的区域之内。在后续的午睡起床过渡环节当中,由于幼儿们亲身参与了规则的制定过程,所以他们对规则便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能够自觉主动地依照规则去行动,其自主遵守规则的意识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
(四)强化教师引导与支持
1、制定个性化指导策略
教师需依照幼儿于过渡环节所呈现出的各类不同行为表现来拟定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指导策略。在幼儿出现混乱无序的行为时,教师可借助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展开反思。例如在幼儿课间肆意奔跑打闹之时,教师不妨如此发问:“如果大家都这样跑,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促使幼儿去思索自身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挑选更为适宜的行为方式。而针对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去安排过渡时间的幼儿,教师则能够给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比如“你可以先看看今天有哪些有趣的图书,挑一本你喜欢的先读着”,以此助力幼儿慢慢地学会独立自主地去安排各类活动。
2、关注个体差异进行引导
教师需时刻留意幼儿在过渡环节所呈现出的个体差异状况,针对有着不同需求的幼儿给予与之相应不同程度的支持举措。就能力相对突出、能够较为迅速地完成活动转换的幼儿而言,可以为其安排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内容,例如,在图书阅读区当中,可让他们试着给其他幼儿讲述故事;而对于动作相对迟缓或者能力稍显薄弱的幼儿,教师则要给予其更多的耐心以及切实的帮助,比如在整理物品之时,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导他们怎样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以此来鼓舞他们一步一步地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水平。
(五)家园合作助力过渡环节优化
幼儿园与家庭有必要构建起密切的沟通体系,以便彼此分享幼儿在园以及在家中过渡环节的具体表现。教师能够借助家长会、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将幼儿在园过渡环节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家长,如告知家长哪些幼儿在自主整理这一方面表现得很不错,又有哪些幼儿在等待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烦躁的情况等。而家长同样可以把幼儿在家里面类似的情况分享给教师,如此双方就能一同来探讨适宜的教育方法。例如,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睡前过渡环节总是拖延,那么教师便可以提议家长去制定一份简单的睡前流程表,然后和孩子一道依照流程去执行,比如先完成洗漱,接着看一会儿绘本,最后再去睡觉,以此助力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睡前过渡习惯。同时,家庭也可以借鉴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活动形式,在家中开展类似的活动,进而更好的巩固幼儿在园所学的自主能力。
四、结语
幼儿园过渡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里属于关键部分,其对于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仔细分析当下过渡环节的实际状况,能够清楚地察觉到存在着诸如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教师给予的引导与支持有所欠缺等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而言,本文给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如合理规划时间、让活动形式丰富起来、引导幼儿参与到组织及管理当中、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有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等,详尽地说明了这些策略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在实践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优化策略,有效组织,真正实现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立强. 中班幼儿餐前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 [J]. 山西教育(幼教), 2025, (02): 91-93.
[2]付超.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时间管理现状及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5, (02): 156-159.
[3]蒲晓玲,徐途琼. 自然生态视角下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J]. 儿童与健康, 2024, (12): 12-13.
[4]刘玉平,刘洋.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 [J]. 成才, 2024, (22): 73-74+88.
[5]滕芸. 浅谈如何利用过渡环节提升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 [J]. 好家长, 2023, (34): 30-32.
[6]张晨. 大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优化的行动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23.
[7]潘悦. 托班课程实施及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D]. 南宁师范大学, 2023.
[8]潘明慧. 幼儿园过渡环节设计与应用探究 [J]. 新课程研究, 2023, (05): 126-128.
[9]林洁曼. 幼儿园小班过渡环节应当怎么“过” [J]. 新班主任, 2024, (29): 15-16.
[10]王欣叶,杜基培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路径——以迪庆藏族自治州某幼儿园为例 [J]. 学园, 2024, 17 (29): 69-72.
[11]周云. 让“过渡环节”呈现精彩 [J]. 儿童与健康, 2024, (10): 66-67.
[12]丁晓红. 幼儿园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 [J]. 教育界, 2024, (28): 107-109.
[13]万梦波.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游戏化策略 [J]. 好家长, 2024, (72): 44-45.
[14]冯雪,王姝,杨淼,等. 倾听心声,为幼儿梦想护航 [J]. 教育, 2024, (27): 104-109.
[15]王诗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中过渡环节的实施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48):54-56+83.
[16]赵春香.浅谈幼儿园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02.
[17]孟祥颖.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2):196-197.
[18]张洁. 审视 调整 留白:优化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有效措施 [J]. 新班主任, 2024, (32): 22-23.
[19]唐遐婷.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问题与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23,(11):171-173.
[20]游紫红. 幼儿园户外运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师,2024(17):99-101.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4.1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