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刘广兰
固始县实验小学4652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课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提出了身心健康这一概念。身心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既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运用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去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小学语文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知,从而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滋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面对困难和挫折等,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信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更多的人生哲理、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资源形式多样,包括课件、视频、音频等,能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生动、直观和有趣。借助这些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文章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品质素养。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精美的课件,其中包含课文的重点内容,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片段等。通过展示这些资源,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世界,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感知故事人物展现的勇敢、机智、爱国等优良品质,从而将此映射到自己身上,实现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2基于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
仔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语文教材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材,潜移默化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说清楚和谁做朋友及要做朋友的原因,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树立人际交往的意识,感受交往的乐趣,从而较快地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又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除了教给学生环境描写、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还可引导学生品读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在苦难中依然保持淳朴的可贵品质,同时教育学生懂得欣赏美好,并学会珍惜。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曹冲称象》中学习心理的引导,《我是小学生》中自我认识的渗透,都将使语文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拥有一个别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果教师能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能在语文教学工作的自然状态中得以实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3实施正面激励,培养积极心态
面对学业压力与成长困惑,学生往往需要外界的正面反馈以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而非仅仅关注成绩。通过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内在动力。同时,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才华,鼓励他们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来培养自我激励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首先,明确正面激励的目的,即通过肯定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外在奖励而努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创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认可。这种认可不仅体现在成绩或排名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给予肯定。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并对他们的努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其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表演。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结语
阅读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情感状态。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感受到正能量的传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陈玲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课堂内外(小学版),2024(4):72.
[2]胥延玲.生命观下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之友,2023(11):6.
[3]王娜娜.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如何有效助力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期健康,2023(20):66.
注:本文系2024年度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24433)的过程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