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农村学校首课思政负责制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岳士永
泰安市宁阳县第二十中学 271411
摘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课程育人”要求,倡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教学全过程。在此背景下,泰安市“首课思政负责制”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通过每节课的5分钟开展思政教育,构建“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新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初中农村学校、首课思政负责制、生物课堂教学
引言:在初中农村学校实施“首课思政负责制”背景下,生物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从全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维度进行优化与设计,以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融合的独特价值。以下将围绕教学评价目标设定、教学评价指标构建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应用三部分展开深入探讨。
1. 教学评价目标设定
首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需贯穿于整个生物课堂的学习过程。具体而言,在设定教学评价目标时,应明确四层次要求: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包括对生命意义、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和健康习惯,将思政教育内化为自觉行动;③提升道德情感,如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等;④增强社会参与能力,例如通过生物实践活动推动社区生态建设。
其次,全面发展是评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农村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认知水平尚不稳定,因此除了关注思政素养外,还需兼顾学科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培养。例如,应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生物概念(如遗传与变异、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同时引导他们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分析,从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
最后,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还需结合农村学校资源条件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由于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较为有限,可采用分层级目标设置模式:短期内注重基础性成果(如课堂参与度提高),中期追求行为转化率(如环保行为践行),长期则着眼于思想品质成熟度(如形成家国情怀)。这种分阶段设定有助于稳步推进“首课思政负责制”的落地。
2. 教学评价指标构建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实现有效教学评价的关键。在“首课思政负责制”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需涵盖两大方面:一是传统学科内容维度;二是思政元素融入维度,并确保两者之间具有有机联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1)思政元素融合度
这一指标主要评估教师在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自然且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物学科内容之中。包括:
选点精准性:这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思政切入点的关键能力的要求。需要判断其选择是否真正能够与生物学主题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研究或乡村环境治理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这种切入点不仅要贴合主题,还需具备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表达贴切性:这一指标聚焦于教师阐述思政内容时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感染力。除了确保语言简单明了、逻辑严谨外,还要求能用富有情感和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讲解。例如通过设置互动问题或分享真实故事来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
融合深度:衡量教师是否能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并进行深入挖掘,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的介绍层面。比如,通过多角度分析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或从文化价值观出发审视人与自然关系。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背后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以及多维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参与度
这一指标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表现,包括:
互动积极性: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评估学生的表现,例如他们是否愿意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者在讨论环节中积极发言表达观点。除了语言上的互动,还可以关注他们是否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参与热情,比如频繁点头、认真倾听以及与同学互相交流意见。
合作深度:在小组学习或者班级活动中,可以从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来判断学生之间的协作情况。例如,在分组实验中,他们是否能够合理分工并有效配合,共同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又如在撰写环保宣传方案时,小组成员能否各自发挥特长,共同将创意转化为高质量的成果。还可以观察他们在团队沟通中的态度,如主动协调、耐心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等行为表现。
学习投入度:通过视频记录或问卷调查,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程度以及兴趣变化趋势。例如,可以分析他们上课时是否专注于老师讲解,对重点知识是否有明显的记忆和反应;也可以通过问卷反馈,了解学生对某些环节或主题是否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3)教学效果
这一核心指标旨在衡量课程最终产出,包括:
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测试题目或口头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重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价值观转变效果:以行为表现为依据,例如观察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习惯是否改善。
情感升华表现:通过作文或访谈方式了解学生对生命意义、新时代使命等话题的反思结果。
3. 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应用
单一化的传统考试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特别是“首课思政负责制”需求。因此,在设计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需要探索多元化方法,以确保结果全面客观,同时要兼顾农村学校资源条件限制及操作便利性。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1)课堂观察
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教师授课过程及学生互动情况,为后续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估互动积极性及选点精准性的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为减少干扰,可采用隐蔽式观察技术,并事先告知相关人员目的说明。
(2)自评与互评
自评可让学生主动回顾自己学习中的努力方向及不足之处,有助于培养反思能力;而互评则可以促进同伴之间观点交流。例如,让每位小组成员针对实验完成质量打分,并附上理由说明,这既能提高协作深度又增加透明感。
(3)基于智能技术的大数据分析
利用智能设备采集相关数据(如语音互动频率、在线提交作业时间),并借助算法自动生成统计报告。这种高效手段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也避免了主观偏差问题。不过由于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普遍存在不足,在推广此类技术前需争取政策支持并开展培训工作。
(4)项目式综合测评
针对某些复杂主题(例如“乡村环境保护建议书”),可组织跨学科项目活动并邀请专家团队担任评委,从创意展示到方案落实全过程进行打分。这种形式既能鼓励创新精神又强化实践能力。此外,由于涉及多个环节时间跨度较长,应提前规划好任务分工表以避免拖延风险。
综上所述,“首课思政负责制”背景下初中农村学校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目标到微观细节均予以充分考虑。在明确促进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总体方向后,通过科学构建融合度、参与度及效果等三级指标,再辅以多样化手段加以验证,方能确保最终成果真实可靠。同时,由于农村地区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每一步实施都须因地制宜,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效益。这不仅关乎一堂课成败,更关联着未来教育改革成就。
参考文献
[1]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苟玉花.试题与研究,2024(31).
本文系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5年宁阳县教育科学研究“首课思政负责制”专项课题“初中学校首课思政负责制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NJXZX2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