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优化

作者

胡秀彬 罗玉兰

湖南汇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411100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对焊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射线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手段,在焊接质量检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旨在提高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为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射线检测技术;焊接质量检验;检测设备;检测工艺;人员培训

一、引言

焊接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连接技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众多焊接质量检验方法中,射线检测技术以其能够直观显示内部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等优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无损检测手段。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射线检测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检测精度不高、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其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对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射线检测技术原理及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一)射线检测技术原理

射线检测是利用射线(如 X 射线、γ 射线等)能够穿透物质并在物质中衰减的特性,当射线透过被检测的焊接接头时,由于缺陷部位与母材对射线吸收能力不同,导致透过缺陷部位和母材部位的射线强度存在差异。这种强度差异通过成像介质(如胶片、探测器等)记录下来,形成反映焊接接头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的影像,从而实现对焊接质量的检验。

(二)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流程

检测前准备:根据焊接接头的材质、厚度、焊接工艺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射线源(如 X 射线机、γ 射线源)、射线能量、曝光时间等参数。同时,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检测要求。此外,还需要对被检测焊接接头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油污、铁锈等杂质,以保证射线的穿透效果。

射线透照:将射线源和成像介质按照预定的位置和角度布置在焊接接头两侧,开启射线源进行曝光。在曝光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射线的照射方向和曝光时间,以确保获得清晰、准确的射线影像。

影像处理与分析:曝光完成后,对成像介质上的射线影像进行处理,如胶片的显影、定影,数字影像的采集、存储和增强等。然后,通过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或人工观察,对射线影像进行分析,判断焊接接头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类型、位置、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三)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优势

检测结果直观:射线检测能够直接获得反映焊接接头内部结构的影像,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等信息一目了然,便于检测人员进行准确判断。

检测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微小的内部缺陷,如气孔、裂纹、夹渣等,对于保障焊接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材质、厚度和焊接工艺的焊接接头检测,无论是金属材料还是非金属材料,均能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三、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检测设备方面

1.射线源性能限制

射线源的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精度。部分射线源长时间使用后,能量稳定性出现问题。以某型号传统 X 射线机为例,在持续运行1000小时后,射线能量漂移可达±3%。这种能量漂移会导致检测时射线穿透能力发生变化,原本能清晰呈现的微小缺陷,可能因射线能量不稳定而无法准确成像,造成缺陷误判或漏检。同时,一些射线源焦点尺寸较大,如常见的某些 γ 射线源,焦点尺寸在1-3mm。大焦点尺寸使得射线在穿透物体时产生较大半影区,缺陷影像边缘模糊,难以精准分辨微小缺陷细节,对于小于0.5mm的微小缺陷检测能力大打折扣。

2.成像系统分辨率低

传统胶片成像系统因颗粒度较大,在检测微小缺陷时存在明显不足。例如,某焊接件内部存在直径0.3mm的气孔缺陷,在胶片成像上,由于颗粒噪声干扰,该气孔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对比度低,难以清晰识别。且胶片动态范围有限,对于厚度变化较大的焊接接头,无法同时兼顾厚壁与薄壁区域的成像质量。早期数字成像系统同样面临困境,探测器像素密度不高,如部分早期平板探测器像素间距达0.2mm,这导致成像分辨率低,对于微小缺陷的轮廓和边界无法准确捕捉,在检测密集型微小缺陷群时,容易出现缺陷重叠误判现象。

(二)检测工艺方面

1.透照参数选择不合理

实际检测中,检测人员对焊接接头特性及射线检测原理理解不足,常导致透照参数选择失当。在检测不同材质焊接接头时,若射线能量选择错误,如将检测碳钢的射线能量用于不锈钢与铜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检测,由于不同金属对射线吸收差异大,可能使射线影像对比度严重下降,微小缺陷被掩盖。曝光时间设置不当也很常见,曝光时间过短,射线影像信号强度低,噪声占比大,难以发现微小缺陷;曝光时间过长,影像过饱和,缺陷细节丢失。焦距设置不合理会造成影像几何不清晰度增加,据实验,焦距偏差10%,影像中缺陷尺寸测量误差可达15%,严重影响缺陷定位与尺寸测量精度。

2.检测过程中的散射问题

射线穿透焊接接头产生的散射射线,对检测结果干扰严重。在厚壁焊接接头检测中,如厚度超过50mm的压力容器焊缝检测,射线在厚壁材料中多次散射,使影像对比度降低30%以上,缺陷影像被大量散射射线形成的背景噪声淹没,难以分辨。复杂结构焊接件因形状不规则,射线传播路径复杂,散射问题更为突出。例如,某带有复杂加强筋结构的焊接件,射线在内部传播时不断发生散射,导致最终射线影像模糊,缺陷识别难度极大,误判率显著增加。

(三)人员因素方面

1.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射线检测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部分检测人员缺乏系统专业培训。在设备操作上,对 X 射线机高压调节、曝光时间设定等关键操作不熟练,如在一次检测中,检测人员错误设置 X 射线机高压,导致射线能量过高,影像对比度严重下降,缺陷无法准确判断。对检测标准和规范理解不透彻也较为普遍,如在依据某标准评定缺陷时,因对标准中缺陷尺寸量化规定理解错误,将本应判为不合格的焊接接头评定为合格,影响产品质量。据调查,约30%的基层检测人员未接受完整专业培训,在实际检测中操作失误率较高。

2.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不同检测人员对射线影像解读存在较大差异。以一组含有微小裂纹缺陷的射线影像为例,邀请10位检测人员进行分析,其中对于裂纹长度测量结果,最大与最小值相差可达2mm,对于裂纹是否影响焊接接头安全性的判断,也有不同观点。同一检测人员在不同状态下,对影像判断也不稳定,疲劳状态下,对影像中模糊缺陷的判断失误率比正常状态高出20%,这种主观因素极大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

(四)环境因素方面

1.现场环境干扰

工业现场电磁干扰对射线检测设备影响明显。在靠近大型电机、高频焊机等强电磁设备的检测区域,探测器易受电磁干扰产生噪声,数字影像上出现大量雪花点或条纹,严重影响影像质量。例如,在某机械制造车间进行焊接件检测时,因距离高频焊机过近,检测设备的探测器噪声水平增加50%,导致检测数据严重偏差,无法准确判断焊接质量。机械振动同样不容忽视,振动使射线源与成像介质相对位置不稳定,射线照射方向偏移,成像模糊。如在船舶建造现场,因施工现场大型设备作业产生持续振动,射线影像中缺陷位置与实际位置偏差可达1-2mm,影响缺陷定位准确性。

2.温度和湿度影响

温度和湿度对射线检测设备性能影响显著。高温环境下,射线源内部电子元件性能改变,X 射线管阴极发射电子能力波动,导致射线能量输出不稳定。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40℃时,X 射线机射线能量漂移幅度可达±5%。对于胶片成像系统,高温高湿环境下,胶片感光度变化,影像易出现模糊、褪色现象;数字成像系统的探测器在湿度大于70%时,电子元件易受潮短路,故障率明显增加,降低设备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四、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优化措施

(一)检测设备的优化

1.选用高性能射线源

随着科技发展,新型射线源不断涌现。采用电子束扫描技术的 X 射线源优势显著,其焦点尺寸可达微米级。在电子芯片焊接检测中,该射线源能精准检测出芯片焊点中小于0.1mm的微小空洞和裂纹,相较于传统射线源,检测精度提高40%。此类射线源能量稳定性极佳,在连续工作2000小时后,射线能量漂移控制在±1%以内,有效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为高精度焊接质量检测提供有力支持。

2.升级成像系统

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高分辨率数字成像系统,像素密度高,动态范围大。在汽车零部件焊接检测中,该系统能清晰呈现焊缝中0.2mm以下的微小气孔和夹杂缺陷。结合先进图像处理技术,如通过图像增强算法,可将缺陷与背景对比度提高30%,降噪算法有效降低影像噪声40%,边缘检测算法精准勾勒缺陷轮廓,使缺陷尺寸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大幅提升缺陷检测精度与识别能力。

(二)检测工艺的优化

1.合理选择透照参数

建立全面的透照参数数据库,涵盖常见焊接接头材质、厚度、结构等信息与对应透照参数。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不同工况下射线穿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参数选择。在管道焊接检测中,依据管道材质、壁厚及焊接工艺输入数据库,可快速获取最佳射线能量、曝光时间和焦距等参数。经实际应用验证,采用该数据库推荐参数,射线影像对比度提高25%,缺陷检测准确率提升30%,有效避免因参数选择不当导致的检测失误。

2.控制散射射线

采用多种措施降低散射射线影响。在射线源与焊接接头间放置准直器,可将射线照射范围缩小至原来的1/3,减少散射射线产生。在成像介质前放置铅屏蔽板,能吸收80%以上散射射线,提高影像对比度。对于厚壁或复杂结构焊接件,采用多次透照结合图像融合技术,从不同角度获取射线影像并融合分析,可有效消除散射射线干扰,使缺陷识别准确率提高40%,保障检测结果可靠性。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的优化

1.加强专业培训

制定系统专业培训计划,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射线检测原理深入讲解、设备操作实践演练、检测工艺优化应用、影像分析技巧以及标准规范解读。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检测操作,加深检测人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培训后严格考核评估,考核通过率仅为70%,确保合格人员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熟练操作技能,提升整体检测水平。

2.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构建完善射线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全过程严格监控。检测前对设备进行校准验证,记录校准数据;检测中实时监控透照参数与影像质量;影像分析阶段采用双人复核制度,减少主观因素影响。定期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实施该体系后,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35%,有效保障焊接质量检测可靠性。

(四)环境因素的控制

1.屏蔽电磁干扰

在射线检测设备周围设置金属屏蔽网和屏蔽罩,可屏蔽90%以上外界电磁干扰。合理布置电源线路,避免与强电磁设备共线,降低电磁干扰风险。在某电子设备制造车间,实施电磁屏蔽措施后,探测器噪声水平降低80%,数字影像质量显著提升,检测数据准确性得到保障。

2.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检测现场设置温湿度调节设备,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40%-60%,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于胶片成像系统,严格控制胶片存储环境温湿度。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清理内部灰尘湿气。经实践,实施温湿度控制措施后,设备故障率降低50%,保障检测工作稳定进行。

五、结论

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检测设备、检测工艺、人员培训与管理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射线检测技术在焊接质量检验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射线检测技术将不断发展创新,为焊接质量检验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的技术手段,有力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工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分子管道和容器专业委员会,陈国龙,郑伟义,等.塑料焊接无损检测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04.228.

[2]岳大庆.浅谈电力建设承压管道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J].科技展望,2015,25(17):91.

[3]马飞辉.特种化工设备焊接质量检验综述[J].广东化工,2007,(08):51-54.

[4]李衍.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技术(Ⅰ)[J].无损检测,2004,(02):82-88.

[5]董云峰,付正铭,武玉慧.密排炉管射线检测工艺的探索与优化[J].无损探伤,2006,(03):41-42.

[6]张涵,丛林,葛腾.低浓化微堆燃料元件焊缝X射线检测工艺研究[C]//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0册(核测试与分析分卷、核安全分卷).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2017:5.

作者简介:胡秀彬(1991.09-),女,汉族,湖南省邵阳市,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