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杨祖慧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护理服务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实际运行中存在利用率低、服务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本文从政策环境、服务供给、居民认知及健康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措施,包括政策完善、服务供给提升、居民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队伍建设等策略。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全面剖析,为提高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护理;影响因素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服务内容及签约机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签约机制,社区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健康管理和护理服务。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管理、慢病随访、健康评估及护理指导等。在签约机制设计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协调,签约医生通过团队协作为居民提供全程服务。签约机制具有灵活性和规范性,能够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然而,实际运行中,签约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护理服务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由于签约机制缺乏强制性要求和激励措施,部分居民签约后并未有效利用社区护理服务,导致护理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现状

社区护理服务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应在签约居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实中护理服务利用率较低,主要表现为签约居民未充分了解护理服务内容,导致服务利用不足。在社区护理团队配置上,护理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服务效果和居民体验。护理服务项目设置缺乏针对性,难以全面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在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方面尚未形成完整服务链条。部分社区由于缺乏护理信息化管理手段,导致护理档案更新不及时,护理效果难以有效评估和跟踪。

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从政策层面看,签约机制缺乏规范性和激励性,护理服务项目未能充分对接居民需求。从服务供给方面看,护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护理服务覆盖面有限。从居民认知层面看,部分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社区护理服务缺乏足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和抵触心理。健康需求和社会支持不足也影响了护理服务的实际利用率。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护理服务跟踪和数据分析工具,导致护理服务绩效无法准确评估和反馈。这些因素交织作用,导致社区护理服务利用效果不尽理想。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社区护理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支持与签约机制完善

政策支持在社区护理服务利用中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在细化和落地层面仍存在不足。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对护理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的明确要求,导致各地在具体实施时存在差异。政策缺乏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导致基层医护人员在服务提供中的积极性不足。在签约机制方面,部分地区缺乏刚性约束和合理激励,签约率虽高但实际利用率偏低。为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应构建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包括绩效考核和经济补偿。针对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应出台统一规范,确保不同地区在执行过程中具备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政策和机制的完善,可以提高护理服务供给的规范性和利用率。

服务供给质量与护理队伍建设

服务供给质量直接决定社区护理服务的利用效果,提升护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团队由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护理效果差异显著。部分基层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无法满足签约居民复杂的护理需求。在护理服务供给上,未能根据居民健康状态进行差异化服务,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为提升护理队伍素质,应加强在职培训和技能考核,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先进护理知识和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和继续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服务质量与薪酬待遇挂钩,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在护理服务供给上,应根据不同居民群体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居民认知水平与健康需求分析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护理服务的认知不足,是导致服务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部分居民不了解签约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权益,认为护理服务只是简单的健康指导,忽视了其在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社区宣传不足,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导致护理服务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大社区健康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讲座,让居民充分认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优势及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在宣传方式上,应结合新媒体手段和社区活动,增强宣传效果和覆盖面。通过社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护理服务利用意愿,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实际利用率。

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服务跟踪优化

信息化平台建设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导致护理档案管理和服务跟踪效率低下,制约了护理服务的高效运行。在平台建设上,应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护理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护理档案的动态更新和实时跟踪。在服务跟踪方面,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指导,提升护理效果监控和反馈的准确性。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护理服务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评估,全面提升服务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还应注重隐私保护,确保居民健康数据安全可靠,增强服务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结束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的社区护理服务利用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实际改善过程中已初见成效。各地积极完善政策,明确护理服务标准,激励医护人员,使得服务供给更加规范有序。护理队伍通过培训与考核,专业素养显著提升,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社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居民对护理服务的认知大幅提高,主动寻求服务的意愿增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后,护理档案管理更高效,服务跟踪更精准。这些努力切实提升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利用率和服务效果,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有力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凤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践[J].卫生事业管理,2022,42(05):130-135.

[2]张应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药学,2022,42(03):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