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精准“教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王莉 谢钟清
福州第四十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7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在这一背景下,“教研训一体化” 模式的精准化实践,成为提升高中语数外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打破了时空限制,整合教学、研究、培训资源,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教研训活动,为高中语数外学科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高中阶段的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一、构建数字化教研平台,实现精准教研
(一)学科资源整合
依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构建数字化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等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按学科、年级、知识点进行分类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支持 [1]。
以语文整本书教学《红楼梦》为例,那么在备课阶段,教师可在平台上获取多角度的教材解读、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及名家朗诵音频等资源;在教研阶段,教师通过平台收集整理书籍推荐、阅读指导方案和学生阅读成果展示案例等资源,经平台讨论交流后,确定以《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利用智能设备向学生推送阅读资料、人物关系图谱及影视片段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同时通过学习平台跟踪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培训阶段,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讲解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分享实践经验与问题,共同探讨改进措施。通过 “教研训一体化” 实践,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和实践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线上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论坛等形式,让教师分享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参与主题讨论;线下则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面对面交流研讨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参与度与灵活性。
例如,英语教研活动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听说教学教研训一体化实践。线上,通过平台整合—在线研讨—资源互补的流程,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实时跟踪反馈;线下,组织教师备课、听评课,深入探讨并解决问题。在教师培训方面,采用教学培训课程和名家范例相结合的模式,实践表明,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二、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
(一)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不同层次学生推送符合学情的内容,既能助其充分掌握知识,又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3]。
以高中数学教研活动为例,利用 AI 作业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学情推送针对性练习题和相应讲解视频。教师利用平台监控学生情况,统计共性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探讨解决方案,并定期开展 AI 技术应用、个性化教学策略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实践表明,学生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也有所增强。
(二)智能课堂互动与反馈
借助智能教学设备,实现课堂实时互动与反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发布问题—小组讨论—课堂测验的方式,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依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讲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4]。
以语文课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阅读文章,提出问题:“假如你要去一个陌生且规矩众多的大家庭,会做哪些准备?林黛玉进贾府前又做了哪些考量?”“林黛玉进贾府后言行举止有何特点?能看出她怎样的性格?”“贾府众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如何,反映出怎样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智能平板上回答,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点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开展数字化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一)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学能力水平等,构建分层分类的数字化培训课程体系,包括新手教师入门课程、骨干教师提升课程、学科带头人引领课程等。各层次课程结合学科特点设置不同模块,如语文设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古诗词教学等模块;数学设函数教学、几何教学、概率统计教学等模块;英语设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等模块。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线上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教师通过培训平台学习相关课程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在平台分享教学实践案例和反思。其他教师可点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5]。例如,英语教师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 培训课程后,在课堂设计实施相关教学任务,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并发布在平台上。其他教师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三)专家在线指导与交流
邀请各学科名师入驻数字化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在线指导与交流服务。通过提问—解答—研讨探究的方式进行交流,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提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6]。 如语文教学中,针对 “整本书阅读教学” 难点,邀请专家开展在线讲座,与一线教师互动交流,探讨教学方法策略,解答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精准 “教研训一体化” 实践,不仅使课堂教学质量跨越式发展,还让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中表现优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力、综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因此,通过构建数字化教研平台、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数字化教师培训等 “教研训一体化” 实践,实现精准教研、教学与培训,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曾召文,许惠芝,谢刚,等.教研训一体化区域性实践:缘起,路径与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 2024, 37(3):46-54.
[2]李勇,邓焕发.以评价为导向的名师工作室教研训一体化机制创新[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4(2)
[3]齐振富,周忠振.基于"教研训一体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 2024(24):8
[4]杨昌菊,刘汉斌.教研训一体化,推进"双新"实施[J].教育家, 2023(29):66-66.
[5]赵宪成,穆洪良.秉承"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以教研训一体化构建高效课堂[J].陕西教育:教学, 2020(6):75-76.备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精准“教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批准文号:FZDJ2024B21 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