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荧光标记法环境清洁质量监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作者

梁醒然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526020

【摘要】目的:观察荧光标记法环境清洁质量监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盲对照试验设计,选取 2023 年 9 月至 2025 年 8 月期间血液净化中心高频接触物表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标记法监测清洁质量,结合 PDCA 循环管理优化清洁流程。结果:预期通过动态监测使环境物表清洁合格率提升至 92% 以上,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结论:荧光标记法可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环境清洁质量精准管理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荧光标记法;环境清洁质量监测;血液净化中心

本研究具体的研究为运用荧光标记法对环境清洁质量进行检测,根据血液透析中心高频接触物表平均合格率、环境物表平均合格率,提示透析中心的院感工作存在的提升空间和疏漏[1]。通过将日督查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给保洁员和科护士长,加强保洁员的院感相关知识及相关清洁流程的规范化培训,并运用荧光标记法对保洁质量进行抽查,对医院内环境保洁效果进行持续灵敏的检测,并根据相关检测结果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以保证保洁质量[2]。基于此,本文旨在观察荧光标记法环境清洁质量监测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作为研究现场,纳入2023 年 9 月至 2025 年 8 月期间所有透析治疗时段。研究对象为中心内 15 类高频接触物表(如治疗床栏、透析机器、设备操作台等),共设置 200 个监测点位。

方法

1.2.1 管理方法:由护士长、科室质控成员及院感部专职人员组成多学科感控管理小组,将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检查纳入日常工作的范畴,检查中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当事人并整改,做好记录,科室每月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院感部联合科室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强调环境清洁、消毒的原则和重要性,培训内容包括消毒液的配制、监测和使用……培训由院感部专职人员、护士长及院感质控护士共同负责,院感部定期审核培训效果并反馈。具体的操作由培训者先示范,保洁员再练习。检查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法。

1.2.2 检测方法:本研究将检测方法分为目测组检测方法和荧光标记组检测方法。(1)目测组检测方法: 由 2 位观察者采用传统目测法和随机物体表面菌落培养法检测表面清洁效果。检查人员用荧光笔随机并做好相关标记点的统计工作,保证标记数量的准确性和后续统计的科学性。首先,在进行清洁前,在需要监测环境表面的正中点标记出边长约3 cm的正三角形,做“△”标记。之后保洁员根据物表清洁消毒选用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或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物体表面,标记点在荧光手电筒照射下呈现蓝紫色。检查者次日清晨使用紫外线手电筒检测物表表面的荧光标记。若荧光标记已清除为合格,荧光标记未清除或未完全清除均视为不合格。计算公式如下:荧光标记清除率%(合格率) = 某时间段内荧光清除点数/某时间段内荧光标记总点数*100% 。(2)荧光标记组检测方法: 与目测组同样方法,对需要监测环境表面做荧光标记,计算清除率; 同时对未清除部位进行拍照,由院感部专职人员与科室共同判定清洁缺陷原因,并将合格率、未清除照片及改进建议上传微信工作群,院感部每月汇总分析全院数据并发布通报。每月整理数据、图片汇总分析,对高合格率者予以肯定,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予以督导执行。

1.3 评定指标

动态监测使环境物表清洁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分析数据,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荧光标记法监测结果对比

初始监测显示高频接触物表清洁合格率为 78.5%,其中治疗车台面合格率最低(65.0%)。经过 6 个月的 PDCA 循环管理,清洁合格率提升至 93.2%(P<0.01),不合格部位主要集中在设备缝隙处。详见表1

2.2 成本效益分析

单次监测成本较微生物培养法降低 82%,平均每点监测成本仅 0.01 元。详见表2

3 讨论

在血液净化中心,荧光标记法通过纳米级荧光材料与清洁剂的结合,实现对

清洁路径的可视化追踪。具体实施时,技术人员将荧光标记剂按比例添加至常规消毒剂中,利用其在特定波长(365nm)紫外灯下的荧光特性,对清洁后的设备表面、台面及高频接触区域进行快速筛查。监测过程中,残留的荧光物质可通过专业成像设备量化分析,形成清洁效果热力图,直观反映清洁盲区与操作规范性。  已有研究证实,荧光标记法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仅为1支笔和1个手电),便于携带,操作方法简便,无须过多培训即可掌握,短时间内可完成多个区域的标记和审核,省时省力,费用低廉,平均每点标记成本仅为0.01元,因此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且评价方式直观、客观,一目了然,与被评价人员一起查验,易于被接受,不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分歧,具有较大的实用与推广价值[3]。

实荧光标记法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客观、准确、定量化评估清洁消毒效果的考评工具,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既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又可以从经济学上大大节省成本,为医院清洁质量评价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方向。二是采用荧光标记法对环境的清洁效果进行评估,为清洁质量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为本地区规范消毒工作提供数据参考[4]。三是从血液透析中心中就开始注意对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本地区在改进评价清洁消毒方法方式上缺少相关的研究,研究思路及方式适合在市内进行推广[5]。四是荧光标记法不但可了解病区清洁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众多高频接触清洁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可明示病区床单元及医疗办公设备高频接触物表的清洁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能评价及考核清洁人员是否按规范进行环境物表的清洁,及时发现风险,教育培训有针对性,是医院感染控制及环境清洁质量改进的有效管理工具[6]。

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预期通过动态监测使环境物表清洁合格率提升至 92% 以上,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综上,荧光标记法可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环境清洁质量精准管理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健委. WS/T 592-201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2] 李明霞, 王建军. 院感多学科协作模式对ICU环境清洁合格率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 31(10): 1572-1575

[3]刘宏, 韩光曙荧光标记法在评价及改进医院环境清洁质量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6): 41-42.

[4]韩艳萍, 阳世伟, 廖映玲, 等荧光标记法在提高医院环境清洁质量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5): 133-135.

*科研编号2023040315034.

作者简介:梁醒然,出生年月日:1988.10.3,性别:女,籍贯:广东.肇庆,工作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血液净化中心,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工作研究方向:医院感染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