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改造方案

作者

陈献策

皖江工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摘要: 工业给排水系统节水改造对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意义重大。提出涵盖管网优化、设备升级及管理强化的改造方案。通过优化布局减少漏损,更新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方案落实,以实现工业用水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工业给排水系统;节水改造;管网优化;设备升级;管理强化

引言: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工业领域节水成为必然趋势。工业给排水系统作为用水大户,其节水改造迫在眉睫。合理有效的改造方案不仅能缓解水资源压力,还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聚焦该系统,探讨切实可行的节水改造策略。

1.管网优化

1.1布局调整

工业给排水管网的布局对于节水有着关键意义。在布局调整时,需要综合考虑工业生产流程、用水点分布以及地势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对于大型工业厂区,应将水源地与主要用水车间的距离尽可能缩短,减少长距离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根据不同车间的用水需求频率和用水量大小,合理规划管网分支走向。对于用水量大且用水时间集中的车间,可采用独立的环状管网供水,以保障供水压力的稳定,避免因压力波动造成的水量浪费。同时,要避免管网的迂回和交叉,减少不必要的管段,从而降低管道长度和水流阻力。通过科学的布局调整,不仅可以提高供水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达到节水目的。

1.2管径优化

管径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工业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果。管径过大,会增加建设成本且在低流量时容易造成水流速度过慢,导致水质恶化等问题;管径过小,则会增加水头损失,使水泵能耗增大。在管径优化时,要精确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生产环节的用水需求预测,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和相关计算公式,确定合理的管径。例如,对于一些流量相对稳定且用水量较大的管段,可以选择较大管径以降低流速,减少水头损失;而对于用水量较小且波动较大的管段,则选择合适的较小管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要考虑未来生产规模的扩展和用水需求的变化,预留一定的管径裕量,确保在长期运行中实现节水节能。

1.3漏损控制

工业给排水系统的漏损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首先,要对现有的管网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管道泄漏检测仪等,确定漏损点的位置。对于老化的管道,要及时进行更换或修复。在管道接口处,采用高质量的密封材料,确保接口严密。其次,建立日常巡检制度,安排专人定期对管网进行巡查,重点检查管道的外观是否有渗漏迹象、阀门是否正常关闭等。另外,对于地下管道,可以采用压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管道内的压力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及时排查漏损情况。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有效控制管网漏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设备升级

2.1节水器具更换

工业中使用的节水器具对整个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用水器具往往存在用水效率低的问题,例如一些老式的水龙头流量较大且无法精准控制。将其更换为新型的节水型水龙头,如感应式水龙头或带有流量限制器的水龙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精确控制水流量,避免长流水现象。对于工业中的冲洗设备,如车辆冲洗装置,将普通喷头更换为雾化喷头或高压低流量喷头,既能保证冲洗效果,又能大大减少用水量。此外,在卫生间等区域,更换节水型马桶,采用双档冲水或其他高效节水技术的马桶,可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冲水量。

2.2用水设备改进

对工业中的用水设备进行改进是节水改造的重要环节。例如,在一些冷却用水设备中,传统的直流冷却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可以将其改进为循环冷却系统,通过冷却塔等设备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只需要补充少量因蒸发、飞溅等损失的水量。对于某些生产工艺中的蒸煮设备,可以优化其蒸煮时间和温度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用水。同时,对于用水设备的清洗环节,可以采用先进的清洗技术,如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局部清洗代替整体浸泡清洗,或者采用节水型清洗剂,提高清洗效果的同时减少用水量。此外,改进用水设备的进水口设计,安装流量调节阀,根据生产需求精确控制进水量。

2.3水循环系统建设

水循环系统建设是工业给排水系统节水改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工业厂区内,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和用水用途构建多个水循环子系统。例如,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对水质要求较低的环节,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对于一些高耗水的生产车间,如造纸车间或印染车间,可以建立车间内部的水循环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排水经过初步处理后再回用于生产中的某些环节,如造纸车间的洗浆环节或印染车间的漂洗环节。同时,要确保水循环系统的水质处理工艺合理,包括过滤、消毒、除盐等环节,以满足不同环节的用水要求。

3.管理强化

3.1制度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工业给排水系统节水改造成功的保障。首先,要建立用水定额制度,根据不同车间、不同生产工艺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指标,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超额用水的车间或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节水效果显著的给予奖励。其次,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制度,明确节水设备和管网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以及责任人。确保设备和管网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管网损坏导致的水资源浪费。此外,还要建立用水审批制度,对于新增用水项目或用水量的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从制度层面控制用水量。

3.2监测体系建立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于工业给排水系统的节水管理至关重要。在水源地设置流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进水流量,掌握整个厂区的用水总量。在各车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水表,精确计量各车间的用水量,以便分析各车间的用水效率。对于水循环系统,要对回用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相应的使用标准。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给排水系统的监测平台,将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上,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异常的用水情况,如突然的用水量增加或水质恶化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3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是强化工业给排水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全体员工进行节水意识培训,让他们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以及节水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节水意识。同时,针对给排水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管网维护技能、节水设备操作技能、水质监测技能等。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正确操作和维护给排水系统。例如,教会操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节水器具,如何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调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参数等,从而确保整个工业给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节水效果。

结束语: 工业给排水系统节水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管网、设备、管理多方面着手。通过上述方案实施,有望显著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持续推进节水改造,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浩然,赵文斌.工业给排水系统中的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J].水资源保护,2023,40(3):95-100.

[2]陈丽莎,王志强.工业废水回用技术在节水中的应用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35(6):67-72.

[3]张小明,刘东阳.雨水收集与利用在工业节水中的实践研究[J].水利科技,2024,45(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