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靳生芳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海口市
摘要:探索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相融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和应用知识。分析教学现状与问题,提出有效结合策略,为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实际;教学模式
引言: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传统教学易使知识与生活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将课程与生活实际结合,能让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能力,故探索此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状况。在以往教学思想影响之下,教师决定着教学所有活动,学生往往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感,仅仅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尚未组织学生充分明确物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能更多地是在黑板上推导公式,要求学生记忆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对该定律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使得物理学习变得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且,由于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许多学生虽然能够熟练地解答物理习题,但在面对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时,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
2.结合生活实际的意义
2.1提升学生知识理解程度
将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知识理解程度有着重要意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当把这些现象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时,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例如,在讲解压强概念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人在雪地中行走时,脚穿滑雪板就不容易陷下去,而直接穿着鞋子行走就容易陷入雪中。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滑雪板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这种基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去感受物理知识的存在,不再是单纯地记忆概念和公式。
2.2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初中物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而当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后,学生会发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的每个角落。例如,在学习电学知识时,以家庭电路为切入点。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各种电器,当他们了解到家庭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安全用电的知识时,会对这些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去探究为什么不同的电器功率不同,为什么有的电器需要使用三脚插头等问题。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后,会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索更多生活中的物理奥秘,不再觉得物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探索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3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把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原理后,学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杠杆工具,如剪刀、镊子、开瓶器等。通过分析这些工具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且,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如利用一根木棒和一块石头制作一个简易的撬棍,用来移动一些较重的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有效教学模式策略
3.1引入生活实例讲解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讲解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可以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而在普通路面上行走就比较稳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较小,而普通路面相对粗糙,摩擦力较大。接着再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分类等。这样,学生在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抽象的概念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再比如,在讲解物态变化时,可以以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为例。雨、雪、雾、霜等天气现象都是物态变化的体现。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雾或者雨,而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形成了霜。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同时也能感受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3.2开展生活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生活主题实践活动是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策略。这种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家庭用电安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首先要学习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火线、零线、地线的作用,以及各种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等。然后,学生可以分组对家庭中的电路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电线是否老化、插座是否松动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家庭电路的知识,还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再如,以“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户外利用镜子、水等简单的材料,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测量光的反射角和折射角。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并且在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3引导学生解决生活物理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理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灯泡亮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电学知识中的功率、电阻、电压等概念入手,分析不同灯泡的参数对亮度的影响。让学生明白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而实际功率又与灯泡的电阻和所加电压有关。再如,当遇到汽车爬坡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力学中的功率、力和速度的关系去思考。汽车爬坡需要更大的牵引力,根据公式P = Fv(功率 = 力×速度),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速度来增大牵引力。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将物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初中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改善教学现状、发挥结合意义、实施有效策略,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魅力,提升物理素养,为今后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龙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C]//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4年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年终研讨会论文集.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级中学;,2024:46-48.
[2]李大龙.浅谈建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6):107-109.
[3]夏燕.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3,16(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