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与传承
李晓艺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通过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其文化素养与民族自豪感。从教材内容挖掘、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可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传承
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今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也备受重视和关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为其成长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1.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与传承的意义
1.1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涵盖了丰富的思想、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从语言文字方面来看,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经典典籍等都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领略到汉语的音韵之美,如平平仄仄的韵律节奏,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朗读感受诗句的朗朗上口。同时,古典文学中的字词用法丰富多样,学生接触这些内容能够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文学艺术的鉴赏上,传统文化提供了众多的范例。古代神话故事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如盘古开天辟地,展现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大胆猜测;民间传说则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价值观,像孟姜女哭长城反映出民众对封建压迫的反抗。这些文化元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学会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之美。从思想道德的层面来说,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倡导仁爱、礼义,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等理念。
1.2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例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阖家团圆等习俗,这些习俗背后是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向往,是一种浓浓的亲情纽带的体现。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了解到春节的由来和习俗,他们就会对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京剧,那独特的唱腔、精美的服饰和脸谱,都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符号。学生学习京剧相关知识时,会为中国拥有如此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而自豪。历史故事也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像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这种精神通过语文教学传递给学生,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有着伟大爱国传统民族的一员,这些教育措施的落实,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确保传统文化生动传达和创新性传承。
2.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2.1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古诗词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每一首古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静夜思》为例,这首诗看似简单,却传达出了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诗句的背诵和字面意思的讲解上。可以深入挖掘李白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他身处异乡,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思乡文化传统。教材中的神话故事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后羿射日》,除了讲述后羿勇敢射下九日拯救苍生的英勇事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其中体现的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2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效的。其中,情境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创设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情境。如讲解《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西塞山的美景、白鹭飞翔的画面、桃花盛开流水潺潺的景象以及肥美的鳜鱼,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江南水乡,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诗词所表达的山水田园之乐。角色扮演法也能很好地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如《负荆请罪》,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表演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中的爱国情怀与知错能改的美德。故事教学法也是常用的手段,对于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内容非常适用。教师生动地讲述像《牛郎织女》这样的民间传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中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民间百姓的想象力。
3.传统文化传承的课外活动开展
3.1主题活动举办
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例如举办诗词朗诵会,这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在诗词朗诵会中,学生们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古诗词,然后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来展现诗词的魅力。他们会为了更好地朗诵而深入研究诗词的内涵、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韵律。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在朗诵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书法比赛也是很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书法比赛中,学生们拿起毛笔,认真书写汉字。从笔画的书写顺序到字体的结构布局,都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规范与审美。学生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汉字的演变历史,感受到书法背后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如沉稳、内敛等。
3.2实践体验活动
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就是很好的实践体验方式,比如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从折纸到剪出各种形状,如花鸟鱼虫、人物等。他们需要耐心和细心,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图案寓意以及所承载的民间文化内涵。戏曲表演体验活动也很有价值。让学生参与到京剧或者地方戏曲的简单表演中,从学习戏曲的唱腔、台步到化妆等环节。他们会发现戏曲表演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体会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到戏曲背后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以及传统价值观。参观博物馆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体验活动。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看到古代的陶瓷、青铜器、书画等。通过观察文物的造型、纹饰以及介绍说明,他们能够了解古代的工艺水平、社会生活、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信息,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与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且意义重大的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阔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37-39.
[2]高群.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8):74-76.
[3]邵鸫瑜.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3,(0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