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周海燕

江苏省南京市滨江中学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策略,通过构建AI辅助体系,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验证其在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促进深度协作方面的有效性,为智能教育时代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人工智能;小组合作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 “实践性、体验性、协作性”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分组不合理、参与度差异、过程监管难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所具备的自适应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特性,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

探索AI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合模式,能够推动英语教学从传统的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变,实现差异化协作与精准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AI技术支持小组合作的核心场景

2.1 智能分组系统

多维度画像通过前期测试采集学生的语言能力(词汇量、语法正确率)、学习风格(视觉/听觉偏好)、性格特质(MBTI维度)等数据。运用动态分组算法,采用聚类分析实现组内异质化(如高低水平搭配)、组间同质化,并定期根据学习数据动态调整。在实际分组中,使用ClassPoint AI分组工具,使小组成员能力标准差降低32% ,有效提升了小组合作的均衡性和效率。

2.2 协作过程支持系统

实时语言助手集成语音识别的AI机器人(如ChatGPT定制版)在小组讨论中提供即时翻译(生词悬浮释义)、语法纠错(错误语句自动标红+修正建议)、表达建议(“Can you rephrase that using comparative adjectives?”)。协作可视化工具Miro白板自动生成思维导图,AI标记未充分参与成员,有助于教师及时关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3 多维评价反馈机制

过程性评估运用Speech Analytics技术分析发言时长、互动轮次、话轮转换频率,通过情感计算识别参与积极性(如语调分析检测退缩情绪)。智能评价报告由IBM Watson NLP生成个性化反馈(“你在角色扮演中使用了5个新学副词,但需要更多追问同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实施策略

3.1 分层递进实施模型

准备期:以激活背景知识为目标,AI工具支持为通过Quizlet根据水平推荐单词卡,推送差异化预习材料。进行期:旨在促进深度互动,利用Microsoft Teams小组频道自动提示讨论框架。总结期:实现反思迁移,借助Padlet自动生成词汇云图,突显小组产出高频词。

3.2 典型教学活动设计

AI模拟辩论赛中,ChatGPT扮演反方,自动调整语言难度(如CERF A1 - B1级),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跨时空协作写作,通过Google Docs智能批注同步提供同义词替换建议,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虚拟角色扮演,利用Synthesia生成数字人,根据小组对话内容实时改变表情动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沉浸感。

四、实践效果与反思

4.1 实证数据

在我校初二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中,引入AI智能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期,平台的学情分析系统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估并分组,依据学生水平推送预习材料。进行期,小组讨论时实时语言助手提供帮助,Miro白板记录思路,Google Docs助力写作。总结期,Padlet生成词汇云图,平台给出智能评价报告。

在我校初二年级实施一学期后,小组任务完成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传统小组提高了41%。后进生发言频次显著增加,达到原来的2.3倍 。通过Grammarly数据分析,语言准确性错误减少了28%,充分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4.2 关键挑战与对策

技术依赖风险方面,建立“AI冻结时段”,在特定环节强制纯人工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为提升教师胜任力,开发“AI教学能力雷达图”,针对性培训Prompt工程等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驾驭AI辅助教学。

五、结语

人工智能正重新定义合作学习的边界,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未来的英语课堂应构建“师—生—机”三元协同生态,让技术赋能而非取代人类互动,最终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全球化沟通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9-86.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0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