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企业常见的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

李婷婷

中交河海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任何企业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建筑企业本身产品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资金短期是很多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常常面临的问题,这时候融资就常常成为建筑企业渡过难关的最好选择,但是也往往面临各种融资困境。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的融资对策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升级,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本文通过介绍建筑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研究融资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以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更顺利融资。

关键词:建筑企业;融资;困境;对策

0 引言

企业融资是一个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行为和过程。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个施工项目往往就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单纯依靠自有资金,所有施工项目加起来所需要的资金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无法承受,这时候融资就成了必然选择。但是任何融资决策都可能会产生风险,需要建筑企业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融资,破解各种融资潜在风险,助推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浅析了建筑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对建筑企业融资困境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建筑企业的融资困境解决做了对策研究。

1 当前建筑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

1.1 银行融资

银行融资就是以银行为中介所进行的融资活动,这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包括建筑企业在内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具有灵活多样、风险更低等优点。在银行融资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包括担保融资、抵押融资和信用融资等[1]。所谓担保融资,就是建筑企业在获得贷款融资时,要有独立的第三方为企业提供担保,一旦建筑企业无法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则由第三方承担连带责任。抵押融资则是指银行需要建筑企业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抵押品作为贷款担保,如果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则有权利将抵押品拍卖,用拍卖款来偿还贷款。抵押品一般具有易保存和容易变卖的特点,如股票、有价证券或者房地产等等。信用融资则是建筑企业在获得银行融资时,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也不需要提供抵押品,而是依靠自身的信誉来获得贷款

1.2租赁融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工地往往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设备购置作为建筑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属于重资产类投资,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如果建筑企业所需设备均通过购买获得,不仅会存在较大的资金占用成本,还会形成大量固定资产的积压。通过租赁融资的方式,建筑企业不用出资购买设备,通过与出租人签订租赁合同,由出租人按照建筑企业对设备的特定要求提供相应设备,建筑企业在租期内提供相应租金获得设备使用权,并承担租期内的设备维修和保养,在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可以选择是否进行转移。租赁融资的方式一方面既满足了建筑企业对设备的使用需求,也不需要占用大量资金,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从实质上来看,建筑企业拥有了租赁设备的风险和报酬,实现了设备所有权的转移,克服了经营租赁的不稳定性,能够满足建筑企业长期施工生产的要求。

1.3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将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融资方式。供应链融资打通了上下游之间的融资瓶颈,达到多方共赢,能够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以建筑企业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将分包商、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业主等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以核心企业为起点,对上下游相关节点企业进行金融支持。

1.4信托融资

信托就是信用委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为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施工企业,对于特定的项目,可以采取公开发行信托计划的方式进行特定项目的融资。

1.5基金融资

产业投资基金或者私募股权基金是目前社会上使用比较多的一种项目融资渠道。在特定的项目,比如PPP 项目,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联合产业投资基金或者私募股权基金,以LP 或者次优级LP 的形式参与,共同组成项目公司,以股东的身份为项目获取建设资金,同时根据合法的程序获取项目施工总承包权。

1.6 资产证券化

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所产生的独立的、可识别的未来收益(现金流或应收账款)作为抵押(金融担保),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具有固定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来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

因为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先投入后回收工程款的特性,特别容易形成应收账款。特别是大型PPP及BOT类型项目的承接,在回购期限内,施工企业不仅先投入大量资金,报表上也出现高额应收款。此时,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确定的应收账款进行资产证券化,使得施工企业先行收回现金流,不仅满足了资产负债率的要求,更能快速收回现金,为下一个项目的顺利开展获取资金。

1.7 PPP融资

PPP模式是通过政府和私人组织共同建设城市基建项目的形式,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这是一种秉承合作共赢理念而存在的合作模式。其中,政府是PPP项目的控制主体,也是项目的发起者和最终所有者,银行和一些其他金融机构是PPP融资的资金提供者,而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基础工作。PPP项目往往具有投资金额大、项目期限长的特点,这也符合建筑企业日常经营的特点,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贷款是PPP项目融资最为常见的方式,此外,还包括发行债券、股权基金以及资产证券化等。

2 建筑企业常见的融资困境分析

建筑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微利企业,特别是一些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的项目,不仅不能盈利,往往会面临亏损的窘境。与其他一些高盈利、资金回笼快的行业相比,建筑企业融资的风险较高,价值有限,很难吸收到优质融资。银行贷款是建筑企业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建筑行业本身利率低的特点,很多金融机构对于建筑企业贷款不感兴趣,即使提供了信贷额度,往往也会附加苛刻条件,流程复杂。一些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情况稍好,对于一些民营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更加难以获得多额度的银行贷款。从当前的融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上市融资或者债券融资的应用情况很少,建筑行业的融资除去银行贷款以外,更多的来自内部员工融资和民间借贷,而内部员工融资在建筑企业较为普遍,但能够筹集到的资金有限。

2.1 融资成本较高

建筑企业融资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建筑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建筑行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日常经营,很多项目周期长,施工难度大,需要配备大量的物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在项目施工初期,往往又需要建筑企业自身垫付大量资金,而工程款拖欠现象又时有发生。建筑企业本身就属于高负债企业,就需要加大外部资金的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而在负债增加的同时,由于材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建筑企业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也加大了融资风险。

2.2 融资理念落后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往往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来进行企业管理。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中标新项目后,会从各职能部门分派人员并由项目经理负责具体施工,而项目部并不负责具体的融资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生产的正常运行是项目部的核心管理理念。基层项目管理人员融资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到位,认为融资是企业总部的事情,与施工生产无关。这就导致融资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也无法及时反馈到融资管理部门而产生各种问题[2]。

2.3 融资风控不严

任何融资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其本身就属于高危行业,发生事故的几率相对较高,造成的损失也较大。这就造成很多企业将风险关注重心放在了施工过程本身,而忽视了对融资风险的管控。而在具体的融资风险管控中,也有着管控指标设置不合理,管控方法不到位的问题。在对管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后,更多的是一些量化指标而忽视了对融资风险的定性分析和整体把控。在融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往往采用成本管理办法,而不是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经营[3]。

2.4 融资门槛较高

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上,虽然有中国中铁这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但更多的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建筑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自身的正常运营发展。受整个建筑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中小建筑企业自身规模有限,经营业绩不稳定,盈利水平不高,放大了融资风险,也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一方面,作为建筑企业最主要的融资对象,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大型企业,对中小型建筑企业融资往往提高门槛,审核更加严格,政府相关部门也缺乏可行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中小建筑企业本身面临的风险更多,化解风险的能力不强,信用观念淡薄,加上恶性逃债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自身信誉,也加大了融资难度[4]。

3 建筑企业破解融资困境的对策研究

3.1 政府要加强对建筑企业融资的宏观调控支持

建筑企业融资难不是单一某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共性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建筑企业融资管理的宏观调控工作。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对建设优质工程的建筑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积极探索PPP项目模式,出台PPP项目优惠政策;推动银行与建筑企业的合作,对信誉企业逐步提高信誉额度,为建筑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允许建筑企业凭借施工许可证等材料申请贷款,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等。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双方面支持,为建筑企业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3.2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为建筑企业提供更优服务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是最为重要的对外融资方式,要破解当前建筑企业的融资困境,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建筑企业的发展潜力,合理评估建筑企业的市场实力,放宽对优秀建筑企业的贷款条件,为建筑企业提供优质贷款服务。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不断优化贷款产品创新服务,设计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支持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3.3 建筑企业融资管理责任意识要不断提高

要在建筑企业内部强化全员融资管理责任意识的培育,做好资金统筹安排工作,加强融资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融资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要积极学习其他先进企业的融资管理经验,做好员工的融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强化他们的融资管理责任意识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企业整体融资能力。

3.4 建筑企业应加强对企业融资风险的管控

建筑企业内部要注重加强对融资风险的管控,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风险层层分解,综合评估,实现风险管控和企业融资的协同效率。要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做好融资目标成本控制、融资工作流程控制、融资危机管理控制等,并设置相应的奖惩指标,做好融资项目的监控和追踪管理。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积极拓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来分散融资风险,不断提高企业融资控制能力。

4 结束语

在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对建筑企业面对的种种困难有清晰的认识,特别是针对融资困境问题,需要在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建筑企业本身共同努力下,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妹.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储运,2021(08):149-150.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1.08.070.

[2]王鹏程.建筑企业融资的特点及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J].经济研究刊,2021(23):129-131.

[3]徐晨鸣.建筑企业融资项目的成本管控风险及策略分析[J].审计与理财,2021(12):34-35.DOI:10.19419/j.cnki.36-1264/f.2021.12.018.

[4]周超.中小建筑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以合肥市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5):62-65.DOI:10.19488/j.cnki.45-1378/g4.2017.0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