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重庆地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研究

作者

王颖

重庆师范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401331

摘要:传统村落是指保留了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以及民俗民风的村庄,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重庆地区的传统村落进行调研,分析其分布状况、类型与功能特点,从而探讨重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乡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古村落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价值,加强古村落文化遗产价值传播,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遗产体系建设。

关键词:重庆地区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 价值认知

引言

由于城市工业文明的冲击、国人内心的精神需求和村落居民的需求扩张,加上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传统村落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1],深化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是其传承保护的基础。

传统村落是指有一定的历史,保存着较为完整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历史建筑等空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自由发展型聚居点[2]。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融合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美学价值[3]。

一、传统村落文化价值阐释

价值认定贯穿传统村落保护的始终,关于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以及以法国大革命为首的社会变革兴起,促使西方各国现代历史观和文化遗产概念产生,人们开始意识到文物建筑是国家身份的象征。19世纪30年代,现代保护运动使得科学保护理念得到更多认同。二战以后,保护逐渐发展到国际层面,文化遗产概念得到极大扩展。1964年随着《马尔罗法》的推动开创了《遗产清单》,由此历史建筑物的内涵向乡村遗产拓展。之后的《威尼斯宪章》(1964)、《保护欧洲建筑遗产公约》(1987)、《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1999)、《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2017)等国际条例从“古建筑”“乡村”“场所”“城镇”“乡村建筑群”“乡土建筑、建筑群和村落”等角度来强调村落遗产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等价值。

二、重庆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状况调研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既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又是也是乡村面积辽阔的大型城乡综合体。东与湖南、湖北接壤,南接贵州,北邻陕西,西连四川,是巴、蜀、楚文化的汇集之处。以山地、丘陵为主要地貌,水系众多,嘉陵江、长江、乌江为主要河流,市内有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居聚居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民族特色使得重庆地区产生了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资源。

据2012年4月以来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和文物局的调查,重庆市的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共110个,分布于20个区县之中。2022年10月国家住建部公布了拟列入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单,其中重庆市有56个。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总体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集聚性分布,主要集中于渝东南的酉阳县、秀山县、石柱县和彭水县,中部和西部有少量分布,渝东北则分布极少。

三、重庆地区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的类型

区划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和特征,揭示传统村落地域分异的规律,是探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的重要前提。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民族成分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地区的传统村落存在明显的域内相似性和区位差异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各有不同。

1.山地民族村落

重庆地域辽阔,区域内有很多少数民族融合杂居。尤其是渝东南地区,与贵州、湖北、湖南三省接壤,居住着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类村落往往保存着大量的民族传统建筑,例如土家吊脚楼、三合院、土司官邸、转子楼、寨门、风雨桥等等。

2.临水古道商贸村落

重庆的西部地区与四川接壤,交通发达,有很多商业古道,且长江和嘉陵江穿流而过,自古商贸繁荣,分布着大量商业贸易村落。历史上这些村落的村民主要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农耕文化相对薄弱。这些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民居、商铺、祠堂、戏院、九宫十八庙等历史建筑,还有古道、码头、驿站等古代遗址。

3.移民庄园村落

中部地区是长江与嘉陵江、乌江汇集之地,水运便利,交通发达。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战乱使得四川地区的人口减少,土地荒芜,于是发生了两次“湖广填四川”,许多湖广、江西、福建等地的流民带着整个家族迁移到四川。重庆中部地区由于交通便利,且东西两侧有山脉形成天然屏障,成为移民落脚的首选,后来形成的村落具有浓厚的移民文化。这些移民往往以家族为单位迁移到这里,人丁众多,修建的房屋宽阔,有极强的防御功能,极具地方特色。

4.防御寨堡村落

东北地区有长江流经,峡江地貌在这里尤为突出。这里是长江货物运输的必经之地,因此自古以来就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因此这里的传统村落具有极强的防御文化特征。村落内部的防御设施很多,大部分民居建筑兼具居住和防御两重功能,如万州用坪村金黄甲大院和忠县东方村龚家院子,还有箭楼、碉楼等独立防御建筑,如万州凤凰村丁家箭楼,这些建筑都是珍贵的村落文化遗产。

四、重庆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分析

重庆地区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先民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地区的历史变迁信息,东南山地民族村落体现了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西部临水古道商贸村落呈现出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中部移民庄园村落展示了移民扎根发展的艰辛,东北防御寨堡村落记录了村民不断抵御外敌的历史,红色革命村落展现了革命先辈威武不屈的抵抗历程。

传统村落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认同感,村落社会记忆是乡土社会的精神支柱。孙华认为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教育等价值存在的前提就是情感价值的认知,情感价值作为一个纽带将遗产的内在价值与实用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村落文化遗产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追忆过往的情感载体,从而引发人们的地域认同感。重庆地区在历史上有多次移民迁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不断拼搏,传统村落能够引发移民后代的强烈共鸣,其他人也能够通过传统村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

李晓东认为,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出它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超过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出来的。村落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就历史建筑来讲,先民们在修建房屋时往往根据当地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建筑和装饰手法,因此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饱含先民的生活智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例如酉阳、秀山等地的土家族村落,往往主要以木头、竹子、泥土为材料,沿河或依山修建吊脚楼式建筑,这样的房屋能够占用较少的土地,与自然和谐统一,且包含通风散热、防虫防湿,冬暖夏凉的功能,在当时所处的时代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结语

重庆地区有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对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探究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和文化遗产风貌,分析其蕴含的价值。重庆地区的传统村落是重庆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人们内心深处地方归属感的重要支撑,能够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而且还能带来经济效益,是人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情感价值和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英男,龙花楼,马历,屠爽爽,陈坤秋. 城乡关系研究进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 地理研究,2019,38(03):578-594.

[2]孙华.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行动——中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三[J]. 中国文化遗产,2015,(06):68-76.

[3]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1):10-13.

作者简介:王颖 出生年月:1997.12 民族:汉族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