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姜永洁
吉林省敦化市第一幼儿园
摘要: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深入探究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对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园;语言课程;应用策略
1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中的重要性
1.1 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热情。游戏化教学将语言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枯燥的语言教学模式。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在玩乐中自然地接触和运用语言,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语言知识。
1.2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游戏情境中,幼儿有更多机会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如在“超市购物”的游戏中,幼儿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想买的东西、询问价格等,这促使他们不断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不同游戏场景中,幼儿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实现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
1.3 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幼儿的认知发展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游戏化教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游戏场景,让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直观可感。比如,在认识动物的语言教学中,借助拼图游戏、动物卡片游戏等,幼儿能更直观地认识动物名称及相关特征,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信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2 幼儿园语言课程中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游戏化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部分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在课堂上玩耍,过于注重游戏的娱乐性,而忽视了语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设计游戏时,未能充分考虑游戏与语言知识的紧密结合,导致游戏与教学“两张皮”,无法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2 游戏设计缺乏针对性
一些幼儿园在开展语言课程游戏化教学时,游戏设计缺乏对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语言发展水平的充分考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如小班幼儿更倾向于简单、直观的游戏,而大班幼儿则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更感兴趣。若游戏设计“一刀切”,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就难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2.3 幼儿参与度参差不齐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由于幼儿性格差异,一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不敢主动表达,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游戏设计若难度不合理,过难或过易都可能导致部分幼儿失去参与兴趣,从而出现参与度不均衡的现象,不利于全体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
3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 基于语言教学目标设计游戏
教师应依据幼儿园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游戏内容。例如,若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词汇量,可以设计“词语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词语,幼儿用该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开头,说出新的词语,依次类推。如教师说“天空”,幼儿接“空气”“气球”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积累词汇,还能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又如,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可以设计故事表演游戏,教师先讲述一个故事,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幼儿需要理解故事内容、角色特点,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升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3.2 结合幼儿特点定制游戏方案
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对于小班幼儿,设计简单、趣味性强、规则易于理解的游戏,如“我说你做”游戏,教师说出简单的指令,如“拍拍手”“摸摸头”等,幼儿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同时学说指令内容,锻炼幼儿的倾听和简单语言模仿能力。中班幼儿语言能力有所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合作性的游戏,如“故事拼图”游戏,将一个故事的图片打乱,幼儿分组合作将图片拼好,并根据图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连贯讲述故事的能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如“小小辩论会”,给定一个简单的话题,如“夏天好还是冬天好”,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各自阐述观点,这能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辩论能力。同时,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增加难度,提出更高要求;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幼儿,给予更多引导和鼓励,降低游戏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参与度。
3.3 营造积极的游戏化教学氛围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自由的游戏化语言学习氛围。在教室环境布置方面,打造语言主题区域,如设置图书角,投放丰富多样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书等,在墙壁上张贴有趣的图片、儿歌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参与其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当幼儿表达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以温和的方式引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例如,幼儿说“我昨天去动物园,看到好多大大象”,教师可以回应“哇,你去动物园啦,看到了好多大象呀,那大象是不是很大很大呀”,通过自然的引导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同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营造积极互动的游戏氛围。
3.4 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游戏开始前,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开展“童话剧表演”游戏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精彩的童话剧视频片段,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在游戏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对于不主动参与的幼儿,主动邀请他们加入游戏,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从简单的角色开始扮演,如商店的顾客,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如语言表扬、小红花奖励、小贴纸奖励等,对积极参与游戏、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肯定,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
4 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提升,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基于语言教学目标设计游戏、结合幼儿特点定制游戏方案、营造积极的游戏化教学氛围以及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改进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语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助力幼儿语言能力的良好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彩霞.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的路径 [J]. 家长, 2025, (05): 177-179.
[2]陈静.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 (31): 96-98.
[3]柳教濛.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开展语言活动的策略研究 [J]. 智力, 2024, (21): 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