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漏洞对造价审计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杨耀程
云南泉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2899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漏洞对造价审计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导致预算偏差、成本控制失衡以及资金使用不合理。现场管理的缺陷可能涉及施工过程记录不完整、材料管理混乱、工程变更控制不严格等多个方面,使造价审计难以准确评估工程实际支出。本文分析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漏洞,探讨其对造价审计结果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优化施工管理的对策,以提高造价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工程管理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造价审计;成本控制
一、施工现场管理漏洞对造价审计结果的影响
(一)工程量核算不准确对造价审计的影响
工程量核算的不准确直接影响造价审计的精确性,使得审计结论偏离工程实际成本。在施工现场,工程量测算的方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以及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决定了核算结果的可信度。测量误差、数据记录缺失或不规范的计算方法容易导致工程量虚增或遗漏,从而影响工程造价审计的准确性。部分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建立规范的工程量统计体系,导致实际施工工程量与合同约定工程量出现偏差,使审计工作难以准确评估成本支出。工程变更是导致工程量核算偏差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变更记录不完善,施工方可能通过虚报变更工程量提高结算金额,影响最终审计结果。造价审计在审核过程中需要依赖工程量数据进行计算,如果施工现场提供的数据存在偏差,审计结论难以保证客观性和科学性。
材料管理混乱导致成本核算失真
施工材料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管理混乱容易导致成本失控,使造价审计无法反映工程实际消耗。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涉及采购、验收、库存、领用等多个环节,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材料浪费、损耗和偷盗现象容易发生,影响工程成本的真实性。部分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未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材料规格和数量,导致采购数据与实际消耗不符,使审计难以确认工程实际成本。材料领用过程中,现场管理松散可能导致材料使用记录缺失,使审计人员难以追踪材料去向,影响造价审计的可靠性。材料成本核算中的随意调整或虚假申报,使得审计工作难以准确界定工程实际消耗量,导致工程最终造价核算结果失真,影响工程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效率。
施工变更管理缺乏规范影响审计公正性
施工变更管理的混乱是影响造价审计公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场变更如果没有完善的审批流程和详细的记录,将直接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调整、施工环境变化或业主要求,工程变更频繁发生,导致施工量和成本的变化。施工变更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未按程序审批的变更工程被纳入结算范围,使审计过程难以确定其合理性。部分施工单位可能通过夸大变更内容或篡改变更记录,提高结算金额,造成工程造价虚高,使审计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工程造价水平。缺乏统一的施工变更管理制度,使不同项目的变更审核标准不统一,影响造价审计的可比性和公正性,降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二、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造价审计精准性的对策
(一)建立标准化的工程量核算体系
精准的工程量核算体系是提高造价审计可靠性的关键,需要建立科学的测量方法、严格的记录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机制。采用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工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计算,减少人工测量误差,提高数据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施工现场应当配备专业测量团队,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无人机测绘等手段,提高工程量核算的精度。工程量核算结果应由多个部门进行交叉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建立完整的工程量记录档案,以便造价审计时进行追溯和核查。定期开展工程量自查和审计工作,及时纠正工程量统计中的错误,使工程量核算体系更加严谨,为造价审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完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成本损耗
健全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成本浪费,提高造价审计的数据真实性。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审批流程,确保采购材料的数量、规格和价格符合合同要求,减少虚报和超支现象。现场材料使用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库存管理系统,实现材料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记录,提高材料领用的透明度。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材料管理责任人,对材料的采购、存储、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定期盘点库存,防止材料流失或重复申报。加强施工人员材料使用规范培训,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提高施工成本的控制能力,使造价审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强化施工变更管理确保审计数据合规
施工变更管理的规范化是保证审计数据公正性的基础,必须建立严格的变更审批流程,确保每一次变更均有明确的书面记录。施工现场应采用信息化变更管理系统,对所有变更申请、审批、实施和结算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施工变更的审批流程应当涵盖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和施工方,避免单方面调整变更方案影响造价审计的客观性。建立变更成本评估机制,对每一项变更工程进行独立核算,确保变更费用的合理性。定期开展变更数据审查,防止施工方通过篡改变更记录虚增成本,使审计数据更加透明。
加强施工现场财务监督提升审计透明度
施工现场的财务监督直接关系到造价审计的精准性,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建立现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确保所有成本支出均有明确的预算依据,减少超支现象。强化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施工成本的动态分析,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性。施工单位内部应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小组,定期对施工支出进行审查,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为造价审计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建立审计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施工管理各环节的财务责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财务监管意识,确保审计数据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结束语:施工现场管理的漏洞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精准性,工程量核算不准确、材料管理混乱和施工变更不规范都会导致审计结果失真。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造价审计可靠性的关键,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核算体系、完善材料管理制度、强化变更控制和加强财务监督,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审计数据的透明度。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仅有助于确保工程资金的合理使用,也能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鹏飞,桑运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20):114-116.
[2]王晓彤.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研究[J].市政工程,2023(03):15-20.
作者简介:杨耀程,性别:男,民族:汉,籍贯:云南玉溪,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工程造价, 身份证号码:5304241997111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