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结构性修复工程实施与质量控制策略
胥润梅
云南驰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以G245线养护项目的结构性修复工程为例,采用旧混凝土面板破碎再利用、碎石调型、水稳碎石层加铺、沥青面层摊铺及交通安全设施优化等施工技术,并通过材料检测、工艺控制和工程验收等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结果表明,该修复方案有效提升了路面承载能力和行车舒适度,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同时优化了排水系统和安全设施配置。该项目的实施为山区公路的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体现了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思路,对提升山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区公路;结构性修复;质量控制
前言:山区公路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居民出行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变以及长期交通荷载作用,公路结构容易出现路面破损、路基沉降、边坡失稳等问题,影响公路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山区公路的结构性修复工程不同于一般的道路养护,其主要针对公路病害的根本性问题,涉及路基加固、路面重铺、排水系统优化、边坡稳定性处理等多个方面。山区公路常受降雨、冻融、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病害成因复杂,修复工程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特征、施工环境及交通荷载等因素,以确保修复措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1 工程概述
江川公路分局2022年G245线巴中至金平公路养护项目的结构性修复工程,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境内,施工范围包括 X1779+750-K1780+750、K1781+400-K1785+400段,全长 5.0 km,为二级公路,设计时速 60 km/h,路基宽度 21.5 m,行车道 4×3.75 m,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
本项目依据《玉溪公路局关于下达2022年公路养护项目(第一批)计划的通知》(玉路计[2022] 54号)实施,主要修复内容包括破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调型、加铺3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及10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具体包括4cm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合料与6cm厚AC-20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工程还涉及路基补强、排水设施改造、交通安全设施优化等内容。施工期间,工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控制质量,确保路面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项目采用“路面结构优化+材料循环利用”策略,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提升该路段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性和路面耐久性,为区域交通运输提供更稳定的保障。
2 G245线养护项目结构性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与基层处理
由于本项目原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道路,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出现裂缝、破碎、错台等结构病害,影响行车舒适及行车安全,因此修复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原混凝土面板进行破碎处理,并对基层进行加强。采用多锤头破碎机将水泥混凝土面板破碎成10~15cm不规则颗粒,形成嵌挤骨架层,利用重载振动压路机对嵌挤骨架层进行初压,增强整个基层层稳定性,再对碎石调型后的基层表面松散颗粒进行清除,使之具有均匀的支承能力。如基层为松散或病害严重的部分则用20cm碎石垫层进行局部换填处理,并在压实时喷洒透层油,增强基层及后续结构层间的结合力。整个基层部分,要严格控制压实度,做到95%以上,保证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以使水稳碎石层能充分铺筑于基层之上。
2.2 加铺水稳碎石层及碾压工艺
加铺3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将基层上碎调的结构进行加宽加厚,在破碎调型的基层上加铺厚度为3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5%水泥含量的级配碎石材料,在拌合站中均匀拌和后运往施工现场摊铺施工。施工过程采用高精度摊铺机摊铺,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7.5cm,采用二层铺筑达到总厚度。碾压过程严格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碾压施工,初压采用10—12t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采用12—16t振动压路机高频率振动压实3—4遍,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稳压2遍,保证压实度达到98%以上。
2.3 沥青面层施工
水稳碎石层铺筑完后,摊铺10cm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面层采用4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cm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提供很好的抗滑功能、耐久性和抗车辙能力。在正式摊铺前先在水稳层上均匀撒布粘层油,使沥青混凝土与基层之间有足够的粘结性能,撒布量控制在0.3~0.5L/m²,待基本干燥后再进行施工。摊铺方式采用2台摊铺机并排摊铺,保证摊铺宽度均匀、保证没有接缝的形成,同时采用热拌热铺工艺,控制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在140-160℃内,以避免离析材料现象的出现。摊铺完毕后,立即开始碾压,初压使用8-12t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复压采用18-22t振动压路机进行高频振动压实,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稳定压实,保证面层的密实度控制在96%以上。施工结束,进行钻芯取样检测,保证其路面厚度、密实度、弯沉均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平整度的检测,最终达到舒适行车,完成沥青面层摊铺施工。
2.4 交通安全设施与附属工程施工
路面结构修复完成后,为了保证道路运营安全性及服务能力,做好安全警示的完善,安全护栏、安全标线、标牌及排水设施完善工程。中央安全护栏总长4780m,路侧安全护栏总长660m,波形护栏采用双波形,防止车辆冲出路基;交通标线采用热熔标线喷涂,总长3601.2m,新增1046.58m的减速标线,以利于行车的安全引导;更换破损交通标志2个,新建交通标志8个,新增里程碑5个、百米桩46个、道口桩143根,以使道路信息标识牌一目了然。通过优化完善排水系统,新增C20现浇混凝土边沟300.98m,增设圆管涵21.5m,确保路面雨水的快速排出,不使积水对路基产生危害。
3 G245线养护项目结构性修复工程的质量控制策略
3.1材料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
该工程质量控制从源头着手,加强多种原材料质量的监督,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标准。水稳碎石层所需要的碎石结构合理,粒径0-40mm,掺水为5%的水泥,搅拌均匀,确保压实后具备足够的抗剪性和承载力。所有碎石、砂、水泥在进场时都应具备材料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并要求现场试验室抽样复查,水泥的标号、水稳碎石的级配、含水率、抗压强度均需符合相关标准。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方需提供在摊铺前的AC-16和AC-20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资料,在生产和摊铺时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黏结性能、矿料级配的监测要与规范相符。
3.2施工过程控制和现场监管
施工工艺是影响道路结构强度和持久性的重要因素,水稳碎石层施工时严格控制水稳碎石的施工工艺,即水稳碎石摊铺使用自动级配控制摊铺机,摊铺均匀;摊铺前基层需确保洒水湿润,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粘结强度;压实工序采用“初压-复压-终压”三阶段的压实法压实工艺,初压使用10-12t压路机采用振动碾压静压1~2遍,复压使用12-16t压路机采用振动碾压高频振压3~4遍,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稳压,确保水稳碎石层压实度达到98%以上;沥青面层施工时应严把摊铺温度及碾压工序,确保AC-16和AC-20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摊铺温度140~160℃之间,防止离析以及粘结不紧密现象发生;确保面层平整度的同时,采用高精度的找平仪检测,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跟踪记录,确保面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本次G245线养护项目的结构性修复工程,针对山区公路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长期运行导致的路面病害问题,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提升道路的耐久性和行车安全性。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再利用、基层稳定性处理、水稳碎石层加铺、沥青面层摊铺及交通安全设施完善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确保路面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优化了道路排水系统和安全设施配置,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度。施工质量控制方面,项目严格执行材料检测、施工工艺监控及工程验收等关键措施,确保各项施工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保军,李亚龙,林炜程,等.适用于重载交通公路结构性修复的设计荷载参数研究[J].交通世界,2024,(30):56-58.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4.30.055.
[2]景罗琼.基于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的某山区公路路面修复养护技术路径比选[J].交通世界,2024,(22):116-118.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4.22.014.
[3]陈忱,王捷.浅谈结构性普查及预防性修复工程在排水管道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7):163-166+18-19.DOI:10.16799/j.cnki.csdqyfh.2017.0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