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探析

作者

卢东

洛南县水利工作站7261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改造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通过分析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优缺点,结合实际应用中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与应用、设施改造与升级、管理与维护优化等多方面的改造策略。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改造策略;水资源利用率;农业可持续发展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农业作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其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与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探讨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改造策略,以期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现状

1.1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对提升水资源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极为关键。常见技术包括喷灌、微灌和步行式灌溉。喷灌技术利用加压设备,通过喷灌机均匀洒水,适应各种地形,结合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管理便捷。微灌技术更精细,利用低压管道和特制灌水器,精准输送水和养分至作物根部。步行式灌溉与喷灌类似,但设备易组合、成本低,适合农村推广。

1.2现有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各种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喷灌技术具有节水效果显著、灌溉均匀、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设备投资大、能耗较高的问题[1]。微灌技术则以其高效、节水、精准的特点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微灌系统对水质要求较高,且容易因盐分积累而造成堵塞,需要定期维护。步行式灌溉技术虽然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但其灌溉效率相对较低,且对土地平整度有一定要求。

1.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与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农民们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灌溉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农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限,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另一方面,节水灌溉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来说,难以承担。节水灌溉技术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一些缺乏相关人才的农村地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2.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求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灌溉方式如水漫灌造成极大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改造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求[2]。采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能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这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水资源保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现实需要

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力投入,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而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可以通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人力投入,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例如,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对灌溉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人力投入;节水灌溉技术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2.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不仅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破坏。节水灌溉技术还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抗逆性,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改造策略

3.1技术创新与应用

(1)引进与研发新型设备:随着科技进步,节水灌溉设备持续升级。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智能灌溉控制器和高效节能水泵,提升灌溉系统效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开发适应本土需求的节水灌溉设备,满足多样化灌溉需求。(2)推广智能化灌溉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是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趋势。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灌溉过程的实时监测、精准控制和智能决策[3]。这不仅能大幅提升灌溉效率,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还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3)结合生物技术实现精准灌溉: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植物生理生态监测技术实时了解作物水分需求,调整灌溉计划,实现按需灌溉。

3.2设施改造与升级

(1)更新老化灌溉设施,提高设备效率:对于老化的灌溉设施,应及时进行更新换代,采用高效节能的新设备,减少能耗和水资源浪费。对现有灌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如调整管道布局、提高管道承压能力等,以提升整体灌溉效率。(2)加强渠道防渗处理,减少水资源渗漏:渠道渗漏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对现有灌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采用高性能的防渗材料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渗漏损失。加强对渠道的日常巡查和维护,确保渠道畅通无阻,提高灌溉水的输送效率。(3)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如滴灌、微喷灌等:滴灌、微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具有节水效果显著、灌溉均匀、适应性强等优点。

3.3管理与维护优化

(1)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制度是保障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实施的关键。应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灌溉计划、水资源分配、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节水灌溉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2)加强灌溉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灌溉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对于保障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应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定期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3)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农民作为节水灌溉技术的直接使用者,他们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直接关乎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成效。加强对农民的节水宣传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提升他们的节水意识,并增强他们在实践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能力。

结束语: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设施改造与升级、管理与维护优化等多方面的策略实施,可以显著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效能和实用性。未来,应继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恩生.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要点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7):232-234.

[2]陈芳.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业,2023(08):91-92.

[3]周瑞晏.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探讨[J].新农业,2023(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