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工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索
高瑞
平原县自然资源局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文章重点探讨了国土工程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这一模型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征,在实践中可以从多维度路径来进行推进。以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等4条主要实践路径为支撑,可有效破解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难题,使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这对于国土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国土工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修复
引言
作为生产要素和生态载体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促进国土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土地资源被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国土工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进行探究刻不容缓。深入分析这一模式特征,主动寻求与其相适应的实践路径对确保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开发利用和促进国土空间科学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1.国土工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特点
国土工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具有多维度的特征。这一模式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将土地规划、发展、后期监督等整个过程纳入一个统一系统,各环节互相联系、协同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它又是前瞻性的,在大数据和专业分析预测技术的支持下,预先判断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避免土地资源因短期行为而受到损害。生态优先性也是该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把生态保护贯穿于土地利用各环节,并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使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另外,其灵活性较高,可针对不同区域土地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灵活进行策略调整,满足多样化现实条件,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2.国土工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实践路径
2.1 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塑并举
国土工程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时,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齐头并进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价值的重要途径。宁夏的贺兰山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大规模和无序的开采活动,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仅在银川市的镇北堡矿区,就有上百家的砂石厂和采矿场散布,导致土地损坏的面积超过了15平方千米。自2010年开始,宁夏在贺兰山东脚下启动了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的建设项目,其中镇北堡矿区被选为中心地带,致力于矿业的转型和矿坑的生态恢复工作。政府为矿区的“小散乱”采矿点进行了近2.7 亿元的资金投入,对其进行了取缔和整合,只留下了6家企业进行集中的绿色采矿活动。源石酒庄斥资近7 亿元,对6000亩的采空区进行了整治,并对3个大型的采砂坑进行了改造和利用。酒庄依托矿坑高低复合地势,引水成湖、打造园区,在一座采砂坑上与政府共建1200余亩休闲运动公园,另一座建成2200亩生态园林酒庄,第三个建成了占地2600亩的北大湖康养区及3000亩葡萄种植基地、上千亩的生态林。目前,葡萄的种植区域已经扩展到58.3 万亩,曾经的矿坑已经转变为生态酒庄,这不仅改进了当地的微气候和居住环境,还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屏障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将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塑有机融合在一起,为生态和产业的良性互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模式。
2.2 智慧监管与精准治理结合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智慧监管和精准治理可以促进国土工程中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浙江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数据规范”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监管系统的构建”两个试点项目,致力于创建“浙地智管”的实际应用环境。通过建立一个“两化,三全,四统”的用途管理和监管体系,达到了审批过程的智能化和管制的协同化。在杭绍甬智慧高速(杭绍段)项目中,“浙地智管”助力项目较预期提前1年完成用地审批,并于2024年1月19日正式通车。在“空间适配”子场景正式上线之后,它有效地协调了“十四五”计划期间的50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从而减少了大约15 万亩稳定耕地的占用,并自动识别了2900个重大项目中近28 万亩的交叉重叠区域。此外,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实施了审批业务的“内融外跨”策略,确保了部、省、市、县四个级别的审批数据能够相互共享,温州市的审批时间从原先的32个工作日缩短到了最多1-2个工作日,全方位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智慧化,精准化。
2.3 多元融资与社会参与联动
多元融资和社会参与的联动可以为国土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经费和人力支持。2023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永安1006亩土地的综合整治项目得到了中地顾问的技术支持,成功地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获得了1 亿元的融资授权,这使其成为了全省第一个农发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融资项目。南海区是全省第一个以县级单位作为执行单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省级试点,并且正在积极地与政策性银行进行合作。2023年7月,农发行佛山市支行与南海区政府达成300 亿元融资额度授信协议。中地顾问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项目融资技术咨询,包括狮山镇的8976亩土地整治项目和大沥镇的“新能源和农业科技”首期项目,这些项目都已经获得了农发行的授信和贷款支持。南海区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的引进和社会资本的介入,解决了全区土地综合整治启动资金紧张的问题,也为其他区域进行同类项目融资和社会参与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2.4 产业升级与功能优化协同
产业升级和功能优化协同对于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在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致力于构建一个创新的基础测绘生产服务体系,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功能的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全力打造省级“智慧黄河”信息化平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构建了3大应用系统、5大数据库、黄河流域涉水问题调查整治和监测。2024年以“三区三线”等为重点进行了变化监测工作,8省共计905个区、县完成了监测工作。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以技术升级和服务功能拓展为抓手,将自然资源管理全流程业务深度融合,有力支撑了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和土地功能协同优化发展。
结语
总之,国土工程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模式在帮助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生态,监管,融资,产业等各方面协同实践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今后,我们需要不断深化这一模式探索和创新,继续完善实践路径,以更好地迎接土地资源利用所面临的新挑战,筑牢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可持续发展之基。
参考文献
[1]栾倩.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生态与资源, 2024, (11): 80-83
[2]张炜.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策略研究[J]. 房地产世界, 2024, (20):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