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作者

秦继玲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关庙镇中心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400

摘要: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写作兴趣不足、语言组织困难和表达能力薄弱的问题。支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通过分阶段指导和逐步撤离支架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英语表达水平。本文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课前支架搭建、课堂支架支撑及课后支架延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优化支架使用的具体措施。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一、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支架式教学法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支架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在写作任务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话题讨论和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写作主题的趣味性和现实关联性。通过故事引入或生活情境模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任务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从而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语言表达示范和范文解析,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英语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逐步建立写作信心,形成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减少畏难心理。支架式教学法的情景支架和情感支架,能够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任务中,激发其主动表达和创造的欲望。

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注重逐步引导和阶段性支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写作任务的分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列提纲、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和结构。运用模板支架和语言框架,引导学生按照要求逐步填充内容,使写作过程变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提供写作句型和短语支架,如“First,...”“Next,...”“Finally,...”,使学生在熟悉句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修改和完善阶段,教师可提供语法纠错和句式优化支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评,逐步形成规范化的语言表达能力。支架式教学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写作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不仅注重引导和支撑,更强调逐步撤离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在教学后期,教师应逐步减少外部支架的依赖,引导学生自主构思和表达。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可设置开放性写作任务,让学生在没有固定模板的情况下进行独立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内化和迁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写作小组,组织学生互相点评和讨论,增强自主写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支架逐步撤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激励和正向反馈,使学生在独立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

支架式教学法不仅注重引导和支撑,更强调逐步撤离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在教学后期,教师应逐步减少外部支架的依赖,引导学生自主构思和表达。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可设置开放性写作任务,让学生在没有固定模板的情况下进行独立创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内化和迁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写作小组,组织学生互相点评和讨论,增强自主写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支架逐步撤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激励和正向反馈,使学生在独立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此外,支架式教学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学生脱离支架独立写作时,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论据以及语言表达进行自我审视。例如,在写作小组讨论中,学生要评判他人观点是否合理,写作逻辑是否连贯,语言运用是否恰当。这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写作内容,学会质疑和反思,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英语写作中能够更深入地挖掘主题,写出更具思想性和逻辑性的文章。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多层次支架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支架设置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构建支架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写作思维,还能提升写作的条理性和流畅性。支架设计应遵循层次化原则,从基础语言支架到高级表达支架逐步推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需求,通过分层设计支架内容,为不同写作阶段提供适合的支撑。比如,初级阶段可提供词汇支架和句型支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表达能力。中级阶段可引入段落结构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段落层次和衔接关系。高级阶段则运用篇章结构支架,使学生能够整体谋篇布局,完成完整篇章的撰写。支架搭建过程中,要兼顾灵活性和实用性,通过课堂演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支架的使用方法。通过科学构建多层次支架,能够使学生逐步具备独立写作能力,提升综合表达水平。

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进步

多元化评价机制在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单一的分数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写作技能和认知能力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上,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评价内容不仅限于学生写作成果,还应包括写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创新性和合作精神。引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进步轨迹。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互动和过程记录,注重学生在写作练习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定期写作竞赛、作品展示和反思总结,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成长喜悦。评价标准应涵盖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内容丰富性和创新性等维度,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评价反馈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激发其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励学生在写作学习中不断进步和自我超越。

整合信息化资源助力支架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架式教学法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整合信息化资源可以实现教学支架的动态生成和实时反馈,增强教学互动性和个性化。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写作平台和在线批改系统,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即时获得评价和修改建议,缩短教师批改时间。通过电子课件和互动白板,教师能够直观展示写作框架和范文示例,增强支架示范的视觉效果。在课堂上,借助移动终端和多媒体平台,学生可以实时参与写作任务和在线讨论,实现课堂互动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写作训练,增强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灵活性。通过信息化资源整合,支架教学法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特点,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写作能力。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支架实施效果

教师专业素养在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中至关重要。支架教学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支架教学法的专项培训,掌握科学构建支架的方法和技术。通过研讨会和教学沙龙分享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主动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进展和前沿动态,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方法创新。注重对支架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总结,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不断优化支架设计和实施策略。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支架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和教学实效。建立教师成长机制,促进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使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际课堂中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结束语: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支架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通过多元化的支架设置和科学评价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写作能力。未来,支架式教学法应进一步探索信息化融合路径,提升教学智能化水平,推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向高效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春,张毅.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1,(20):102-103.

[2]高敏.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