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视角下少先队活动的创新设计与实施策略
彭晶
吉安县城北小学 343000
摘要:小学生的少先队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但目前的小学生少先队活动在内容上主题相对固定、形式单调、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待提升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如何满足小学教师开展少先队活动的理论和实践诉求出发,提出了少先队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性改进的意见与建议,本研究为提升小学生少先队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小学德育;创新设计;资源整合;育人实效
一、引言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具有立德树人、为新时代培养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主题设置单一、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吸引力,以及学生参与不足等诸多活动开展上的弊端,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不到良好活动开展的效果。新时代的要求下,要让小学少先队活动在内容、形式和活动开展途径上进行有效的创新,本文通过从小学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例来探究少先队活动内容的创新开展以及新形式的变化,促进小学少先队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辅助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与发展。
二、少先队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活动内容方面
有的学校少先队活动内容单一,缺少与当前热点、学生热点的结合,学生对少先队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少先队活动形式多以爱国教育、环保宣传、学雷锋做好事等传统活动为主要内容,缺少个性化学生的需求,缺少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内容。有的活动空洞,以活动为主且深入分析少先队活动内容较少,容易误导学生发展,缺少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负责任的意识。
(二)活动形式方面
当前少先队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一些活动仍采取以集体大会、集中宣传为主的一味灌输教育形式,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部分学校在少先队活动中重过程轻创新,重形式重程序,活动趣味性、可参与度差,活动效果不佳。
(三)活动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方面
理论上少先队活动应该与学科教学有机互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有的学校将少先队活动视为单个的德育任务,将其作为另类,与学科教学彼此脱节,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与课外活动的联动,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思政元素、价值引领作用还未在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得到深度挖掘和体现。
三、少先队活动的创新设计策略
(一)内容创新:突出时代性与实效性
在活动主题设置上要紧紧围绕新时代下的社会热点、学生成长诉求,针对爱国主义、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主题策划生动有趣、积极向上的主题班会。将党史、英雄模范人物事迹、非遗文化体验等融入主题队日活动当中,在学生参与中感知时代、涵养家国情怀。还要注重活动内涵丰富,避免形式化,确保“次次有活动,活动有效果,人人能参与。
(二)形式创新:强化互动性与体验感
改变以往单一的、格式化的少先队活动开展形式,勇于将具备互动性和体验性要素的活动引入少先队活动中,如情境式、游戏式、项目学习式等,促使队员身临其境加深认知、触发感悟。比如进行体验式角色扮演,让队员在扮演社会角色中增强担当意识;开展线上线下少先队活动,信息化引领活动开展;采用探究式、竞赛式、闯关式等主题活动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组织创新:增强自主性与主体性
变革活动组织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少先队活动组织由“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转变,以“小队长”“活动策划员”等岗位设置为学生自主提出活动创意、参与活动策划、组织活动实施提供载体,提升学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发挥中高年级队员带动作用,以“队员带队员”“一对一帮扶”等模式调动学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带动的积极性,搭建学生成员自主参与的平台,把学生成为活动主人的活动开展到位。
四、少先队活动的实施路径
(一)主题引领与情境体验相结合,增强活动感染力
1、精心策划主题场景:在开展爱国主义等主题活动时,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深化认知。例如,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时,可布置红色文化长廊,组织学生扮演革命先烈或红军小战士,进行模拟长征情境体验,这样学生在角色代入中感悟了革命精神,也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迸发更大的热情。
2、情景体验式生活化活动:把活动放到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比如在校内开展环保活动,体验校园里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或者环保志愿者的角色来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或者是借助于校内跳蚤市场、校园爱心义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也能增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二)学科融合与项目实践相结合,提升育人实效
1、与学科教学联动开展主题活动:结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少先队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学习古诗词时,组织“诗词情境表演”活动,组织情景剧表演或诵读比赛,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小学教师还可以结合诚信、友善等主题,来开展“诚信小调查”或“文明劝导员”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2、基于项目化学习设计实践活动:以社会关注事件、校园热点事件等为背景来开展少先队活动。比如围绕“校园垃圾分类行动”这一大主题,让其作为项目学习去进行调研、构思、宣传及实践,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思维和合作的实践能力,也能增强活动本身的教育性。
(三)学生自主与多方协同相结合,激发参与动力
1、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在活动策划与组织中,将活动组织、策划的权利下放到学生,让学生承担“小队长”、“活动组织人”等角色,参与到活动策划、分工和实施工作当中。如“校园文明督查行动”,可以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生文明督察小组,实施校园内秩序维护、不规范行为的劝止等,使学生将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提升。
2、家校社协同联动,拓展活动资源:积极联合社区、家长、社会资源,拓展活动的类型和方式。比如,与社区进行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增加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结合活动主题邀请家长开展“职业体验日”的活动,分享职业和生活社会实践体验,以互动的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五、结论
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小学思政教育和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方式。以主题活动为引领情境参与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我们小学教师要以学科整合为抓手项目式来提升育人实效;以学生自我为切入点多方联动,来激发学生主体性和参与积极性。只要通过不断创新少先队活动内容及实施方式,就一定能真正实现将少先队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养成责任感、培养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全面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少先队员。
参考文献
倪荣荣.少先队活动中多元支架的搭建[J].教学与管理, 2023(17):13-15.
赵明霞.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2024(14):61-63.
石辉耀.小学少先队活动政治启蒙功能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