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建类高校辅导员教育家精神践行路径探析

作者

杨婧 肖勇 张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

一、引言

2023 年9 月9 日,习近平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勉励 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1]”。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 成才 能和追求更需要与教育家精神高度契合。土建类高校学生专业实 特点。辅导员作为连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纽带,不仅需要 对行业的认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因此, 何更好地践行教育家精神,既是推动土建类高校育人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教育家精神赋能土建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价值(一)教育家精神丰富土建类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内涵

教育家精神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这和土建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教育家精神中提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对于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统一性,辅导员可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行业报国的理想相结合,将工匠精 的思想政治教 将教育家精神转变为精神引领下的具体实践[2]。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辅导员需将教育家精神 中“守正创新”的智慧融入育人内涵,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可将绿色建筑“双碳目标”、智能建造等内容战略方针政策融入日常教育过程。

(二)教育家精神创新土建类高校辅导员的育人方法

教育家精神正深刻改变着高校辅导员的育人方法,土建类高校以培养学生成为技术精湛的工程建设人才和心怀家国的社会建设者为目标。对于土建类高校的辅导员,需要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育人方法更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需求的育人体系。辅导员可在实习实训、工程实践等第二课堂育人活动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家精神,切实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同时搭建政-企-校实践育人协同平台,推动育人成效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三)教育家精神厚植土建类高校辅导员的育人情怀

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要求辅导员具备扎实专业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不断追求专家化、创新型的成长路径[3]。当前土建类专业面临行业调整期,学生可能会出现专业认同感降低、职业信心不足等问题,辅导员更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中包含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以暑期社会实践、访企拓岗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看到专业背后的社会价值,认识到行业调整是转型的契机,感悟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引路人的价值意义。

三、土建类高校辅导员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原则

(一)专业性与育人性相融合

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结构、施工等多领域知识,与国家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前沿知识交叉融合。为了避免思政教育存在浮于表面的问题,避免空泛化,就需要主动学习新兴领域知识,将提升专业学习能力作为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基础,才能实现“专业技能”与“人格塑造”的协同。

(二)育人情怀与价值引领相融合

面对土建行业调整期的现状,辅导员更需要直面学生对于专业发展前景焦虑、就业困惑,通过共情沟通、搭建桥梁和资源对接等方式,引导学生重拾就业信心,建立正确理性的就业观,切实提升学生对于教育家精神中提及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里理想信念的理解,做到育人情怀与价值引领相融合。

(三)实践性与思想性相融合

在复杂文化的冲击下,辅导员更要紧跟思想前沿,确保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要求,在现实中回答建设教育强国提出的重大命题[3]。依托土建类专业重实践的特点,辅导员可将育人场景延伸至校外实习、工程竞赛等多个实践环节,避免思政教育只浮于表面。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专业学习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让实践育人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 “胸怀天下”的弘道追求。

四、土建类高校辅导员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具体路径(一)强化思想引领,坚定“志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土建类高校辅导员应定期开展“教育家精神”专题学习,明确教育方向,学习内容可以结合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等土建行业的发展历史,引导辅导员将“培养大国工匠”作为育人的实际目标。同时结合土建类学生特点,将“志诚报国与国家建设的使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观看“中国建造”成就展、观看大国建造纪录片等专题学习、典型案例研讨的方式,引导辅导员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推动专业融合,构建“思政引领,专业筑基”相结合的育人体系

因辅导员接触学生一线,他们更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高校可建立辅导员“土建专业知识能力提升计划”,夯实专业学习基础。同时辅导员可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了解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并跟随学生参与工地实习 赛等实践 积累专业知识学习经验。除了线下专业知识的学习,辅导员也应牢牢坚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创新思政育人内容,围绕“双碳”“智慧城市”等热点话题,用短视频、直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土建高校的育人素材,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等国家战略目标相结合。

(三)聚焦实践创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使命

结合土建类高校的学生特点,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丰富多形式的实践育人场景,辅导员应坚定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工程建设实际场地变为第二育人课堂,让学生在观摩学习、实际测量和项目管理等过程中体会专业价值,深化专业认同,锤炼工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从榜样建设者中汲取精神养分,在社会课堂中感悟责任与担当。

(四)坚持自我提升,涵养守正创新的道德情操

高校辅导员在队伍规模、能力素质方面虽然有很大的提升,但整体职业素养水平偏低[4]。教育家精神意味着教师在具备专业学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拥有探求知识创新、精深科学研究、积累厚重素养的求真务实精神,“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精神[5]”。辅导员应围绕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加强科研能力,以实际研究促进育人实效。教育家精神强调“启智润心”,辅导员需提升自身修养,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智能建造、绿色建筑专业外延知识,坚持自我提升和守正创新,才能保证在与学生交流中增加信服力,提升职业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

结论

土建类高校辅导员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在于将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的育人智慧,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胸怀天下的弘道追求与土建专业特色相结合,将“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融入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过程中。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推动专业融合、聚焦实践创新、坚持自我提升,完善保障机制,在育人内涵、方法和路径中实现创新,可最大化推动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将提升育人实效与推动行业发展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23-09-10.

[2] 罗生全.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谱系及塑造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23,(10).

[3] 闻羽,王可,马思其.高校辅导员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4,(09):134-138.

[4] 王映,林秋琴,马林海.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标准研制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9(9):94-97.

[5] 马多秀.论教育家的情感特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01):31-34.

作者简介:杨婧,1995 年5 月29 日,女,汉族,省宝鸡市扶风县,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教育,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