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贾越
商州区惠众农村供水有限公司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726000
前言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健康与福祉。截至 2025 年,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 90%以上,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供水不稳定、水质不达标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供水工程需从“规模覆盖”向“质量提升”转型,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农村供水体系。
1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1 农村供水是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是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我国农村人口占比仍较大,改善农村供水条件,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政策,农村供水条件 但与城市供水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滞后,供水保障能力不足,供水水质达标率偏低等问题在 些地区仍较为普遍,亟需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增强供水保障能力。
1.2 农村供水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保障饮水安全,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宜居水平。同时,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积极作用。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涉及多个行业,可带动建筑、材料、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吸纳当地农民工就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此外,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将有力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为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奠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2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现状与挑战
2.1 建设现状
规模化供水工程:全国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 120 余万处,覆盖农村人口 8.5 亿,规模化供水率(日供水规模≥200 吨)提升至65%。水质改善:通过净水厂建设与消毒工艺升级,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从2015 年的75%提升至 2025 年的 88%。信息化试点:部分地区(如浙江、江苏)试点智能水表、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供水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2.2 主要挑战
水源保护不足:30%的农村供水水源地缺乏有效保护,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恶化。设施老化与维护缺失:50%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建成于2000 年前,管网漏损率高达25%-30%,维修资金缺口大。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水务管理人员不足,水费收缴率低(平均60%),导致工程“建而不管、管而难续”。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农村供水规模化率低于东部,部分山区、高寒地区仍依赖分散式供水。
3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优化路径
3.1 水源保护与水质提升
划定水源保护区:对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水源地实施一级保护区划定,设置围栏、标识牌与监控设施。污染防控技术:推广生态湿地、人工浮岛等生态净化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分散式供水区,采用超滤膜、紫外线消毒等小型化处理设备。水质监测网络:建立县-乡-村三级水质监测体系,配备便携式检测仪与实验室,实现水质周检、月检全覆盖。
3.2 设施智能化改造与维护
智能水表与远程监控:在规模化供水工程中推广智能水表,实时监测水量、水压、水质数据;通过 SCADA系统实现泵站、管网远程控制。管网漏损控制:采用分区计量、压力管理等技术,将管网漏损率降至 15%以下;对老旧管网实施分段更新,优先改造高漏损区域。应急抢修机制:建立县级供水应急抢修队伍,配备移动式净水车、发电机等设备,确保突发停水时24 小时内恢复供水。
3.3 管理机制创新与市场化运营
专业化公司管理:鼓励通过 PPP 模式引入水务企业,对规模化供水工程实行“建管一体”运营,提升管理效率。水价改革与补贴:推行“两部制水价”(基本水费+计量水费),对低收入群体实施水费减免;政府设立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基金,按工程规模补贴30%-50%运维费用。基层管理网络:在乡镇设立水务管理站,配备专职人员;通过村级水务员制度,落实日常巡查、水费收缴等职责。
3.4 长效维护与可持续发展
工程档案数字化:建立农村供水工程“一工程一档案”数据库,涵盖设计图纸、运行记录、维修日志等信息。公众参与与监督:开通供水服务热线与微信公众号,接受村民水质投诉与维修报修;定期公布水费收支、水质检测结果,提升透明度。政策保障与考核:将农村供水保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对水源保护、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实施“一票否决”。
结束语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事关广大农村居民切身利益,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四个新”的要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完善配套政策,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研究[J].农机市场,2024(3):80-82.
[2]李倩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24(9):84-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