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类型及检修技术
张杰
中化鲁西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身份证号码:370882198606104217
引言
汽车起重机在工程建设领域承担着重物吊装与转运的重要功能,其液压系统是实现吊臂变幅、伸缩、回转及支腿动作等关键操作的核心部分。液压系统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具备功率密度大、传动平稳等显著优势,但由于其元件较为精密,对污染物较为敏感,因此在出现故障时往往具有一定隐蔽性,并且各部件之间的关联性较强。随着电液比例控制、负载敏感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相应地对检修技术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中,动力传递与压力控制是保障作业安全稳定的关键。发动机借助取力器驱动主液压泵,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压力油通过M4-150 型多路阀等分配阀组,有序输送至各个执行元件。以吊臂起升过程为例,当操作手柄带动换向阀阀芯动作,压力油便流入变幅油缸无杆腔,推动活塞伸出,促使吊臂仰角逐渐增大。回油经油箱冷却、过滤后,重新投入循环使用。此外,溢流阀对系统最高压力进行限定,避免过载情况发生;平衡阀则产生一定背压,防止吊臂因自身重力意外下落,共同确保起重作业安全、平稳地进行。
2 液压系统典型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动力元件故障
2.1.1 液压泵异响
泵体振动伴随“嗡嗡”或“尖锐”噪声、压力表指针剧烈波动的现象,通常由吸油不足、元件磨损、油液问题导致。吸油不足可能是油箱油位过低、吸油滤芯堵塞、吸油管漏气;元件磨损表现为柱塞与缸体配合间隙超 0.02mm 、配流盘划伤;油液问题则涉及黏度太高/太低、混入空气产生气穴。例如某 25t 起重机作业时主泵异响,拆解发现吸油滤芯污染度达NAS12 级,清理后故障消失。
2.1.2 液压泵输出不足
吊臂起升缓慢,且系统压力仅能达到额定值的 60%-70%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变量机构卡滞导致无法达到最大排量;泵内泄漏过大,如柱塞密封件老化、回程盘磨损等;驱动轴断裂或联轴器打滑。
2.2 控制元件故障
溢流阀失效:现象表现为系统压力无法建立(低于 10MPa )或压力骤升(超过 40MPa),成因主要包括阀芯因油液污染导致异物卡阻而卡滞、弹簧长期使用后弹性系数下降出现疲劳、阻尼孔因油泥沉积而堵塞;压力异常带来的危害极大,过低会导致吊重无力,过高则可能引发爆管等安全事故。
换向阀故障:现象为执行元件无动作或动作错乱(如吊臂伸缩与变幅同时动作),故障原因涵盖电磁线圈因电压过高或绝缘老化而烧毁、阀芯磨损致使配合间隙超 0.05mm 、手动操作杆因机械杂质堆积而卡滞。
平衡阀失效:现象是吊臂自动下沉(每小时超过 50mm )、下落速度失控,成因在于单向阀锥面磨损或有划痕导致密封不良、节流口磨损造成背压不足、控制油路堵塞使得阀芯无法打开。
2.3 执行元件故障
油缸泄漏:现象表现为缸筒外壁渗油、活塞杆出现油膜,严重时形成油滴;成因包括密封件老化(耐油橡胶超过 5 年使用寿命)、活塞杆被尖锐物体磕碰产生沟槽造成划伤、受侧向力导致缸筒椭圆度超 0.03mm 而变形;检测采用压力保持法,在 10MPa 压力下 10 分钟压降 ⩽0.5MPa 为合格。
油缸动作迟缓:现象是吊臂伸缩速度下降 30% 以上,且空载与满载时速度差异显著;成因有进油口过滤器堵塞、安装时未排尽空气或密封不良导致缸内进气、活塞与缸筒间隙过大造成内泄漏增加。
回转马达故障:现象为回转时卡顿、异响,制动后滑移量超 10∘ °;成因包含马达内部柱塞与缸体配合不良造成磨损、制动片磨损无法完全抱死、液压油污染致使配流盘磨损。
3 预防维护措施
3.1 油液管理
定期换油:液压油作为系统的“血液”,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率与寿命。建议每2000 小时或 1 年更换一次液压油,首次换油应在设备运行不超过 500小时时进行。更换时需彻底排空旧油,并使用专用设备清洁油箱,防止新旧油混
合降低油品性能。
污染控制:为确保油液清洁度,加油前必须通过精度达 3μm 的过滤器进行过滤,以拦截微小颗粒杂质。同时,在油箱盖安装带有高效滤芯的呼吸器,可有效阻隔空气中的粉尘、水分等污染物进入系统;每次加油后需检查呼吸器密封性。
油位检查:每日作业前应检查油位,确保液压油液位保持在液位计 2/3 处。油位过低易导致液压泵吸空产生气蚀,过高则可能引发系统压力波动。检查时需在设备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下进行,并观察油液颜色与黏稠度,若发现乳化、发黑等异常需立即排查。
3.2 元件保养
过滤器:回油过滤器需每 500 小时更换,其主要作用是过滤系统运行中产生的磨损颗粒;高压过滤器每 1000 小时更换,用于保护精密液压元件。更换滤芯时需同步检查过滤器壳体密封件,若存在老化、破损需及时更换,并对过滤器进出油口进行清洁。
液压泵: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每 3000 小时需对液压泵轴封进行专项检查。通过观察泵体周边是否存在油迹、测量轴封处泄漏量等方式,判断轴封密封性能;若发现泄漏,需立即更换轴封并检查泵体内部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整体拆解检修。
油缸:每周需对活塞杆进行清洁,使用无尘布配合专用清洁剂去除表面附着的油污、杂质,并均匀涂抹防锈油,形成防护膜。对于长期停用设备,需在活塞杆表面包裹防锈纸,并将油缸活塞缩至最小行程,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活塞杆锈蚀。
3.3 运行监控
安装在线监测装置:通过集成压力传感器、温度报警器、污染度传感器等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对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压力传感器可动态捕捉系统压力波动,温度报警器在油温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报警,污染度传感器则持续监测油液清洁度,所有数据通过中控系统分析并生成预警信息。
建立台账:需详细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时间、具体表现、故障类型(如泄漏、压力不足等),以及采取的处理方法、更换元件的型号与批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预测潜在故障风险,优化维护周期,逐步形成完善的维修数据库。
3.4 环境管理
作业环境管控:应避免设备在粉尘浓度 >10mg/m3 、空气湿度 >85% 的恶劣环境中长时间作业。在粉尘环境作业时,需加强对液压系统的密封防护;高湿度环境下,可通过增加呼吸器干燥滤芯、缩短油液检测周期等方式,降低水分对系统的影响。
冬季运行管理:当油温低于 15qC 时,需进行空载预热运行。通过低速运转设备,使液压油在系统内循环升温,待油温达到 30% 后再加载作业。对于极寒地区,可采用电加热油箱或安装预热循环管路,确保油液流动性,避免因低温导致液压元件损坏。
结束语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表现形式多样,各故障间存在复杂联系。在检修过程中,可遵循“先外后内、先简后繁”的基本思路,综合运用直观检查、仪表检测以及离线拆解等方法,逐步排查定位故障。实际操作经验显示,若能严格执行卸压、清洁、测试等标准检修流程,并预防性维护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从长远来看,振动分析、油液光谱分析等智能诊断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实现故障的早期识别与预警,为起重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彪彪.试析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原因与排除[J].机械管理开发,2023,38(11):231-232+235.
[2]马良志,冯汉伟.汽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故障检修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05):3-5.
[3]葛林.液压汽车起重机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116-118.